老的成语
是一些常见的带“老”字的成语及其详细解释:
成语 | 释义 | 出处 |
---|---|---|
白头偕老 | 夫妻共同生活到头发白了的老年,形容夫妻恩爱,白头到老。 | 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和你母亲白头偕老,宝贵双全。” |
百年偕老 |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常与“白头偕老”连用。 | 《粉妆楼》第一回:“百年偕老,万事如意。” |
宝刀不老 |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龚端原在解库中当主管,因下狱,监在狱中,也三年光景,今遇寒食节,狱中都放几日假,他乘此机会,去寻当日同行的那几个人,要拉他们再入这行,恰如死灰复燃,枯枝再茂,又见杨思温举动,便道:‘宝刀不老,犹可用他。’” |
老当益壮 | 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老态龙钟 |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迟缓,身体衰老的状态。 | 宋·陆游《听雨》诗:“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
老成持重 | 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阅历多,稳重有经验,态度沉稳,不轻举妄动。 | 清·吕留良《与董方白》:“度其生平所为,无一非老成持重之计。” |
老谋深算 |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谋划周密,能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九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吴起也。” |
返老还童 |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汉·史游《急就篇》:“长乐无极老复丁。”《云笈七签》卷六九:“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 |
长生不老 | 永生不死,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 《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水脏,所以主生,肺为气主,为金,故曰金生水,是以肺家真气下降于肾,而肾中真水上腾于肺,降者为阴,升者为阳,阴阳交泰而生元气,元气者,所以生生之机也,是故修道之人,欲求长生不老,须使阴阳交泰而元气不伤。” |
扶老携幼 |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夫挈妇将雏,有司遂于隘焉,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乃诈称曰‘孟尝君田文令:诸民有贷钱与我者,可速来偿;过期不至者,请以家资抵偿。’民闻令,争夜赴薛,至旦,借券者数百人,孟尝君顾谓诸客:‘某不知门下诸客,孰习会计?能为收责于薛者乎?’代舍答曰:‘能。’于是孟尝君问门下诸客:‘代舍习于何事?’皆曰:‘习于田文。’孟尝君曰:‘诺。’即遣代舍往收责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敬老慈幼 | 尊敬老人,爱护儿童,强调对长辈和晚辈的关爱与尊重。 | 《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
老奸巨猾 | 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 《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隐寄田产。” |
老气横秋 | 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或形容人缺乏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宋·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且看北海尊中酒,莫读南华梦里书,归去来兮未能得,空负东溪绿玉君,少年分日作邀游,老去横秋供咏叹。” |
老泪纵横 | 形容老年人极度悲伤或激动,眼泪流了很多。 | 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
老骥伏枥 |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迈,仍有雄心壮志,常与“志在千里”连用。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老马识途 |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能在某方面起指引作用。 | 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老调重弹 | 比喻把陈旧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不说的技艺重新做起来,亦作“老调重谈”。 |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南宋时,《诗经》经义的分量重起来,学校里又定它为教科书,那时通行底《诗集传》,就是朱熹所作,他推翻旧注,断以己意;他也引证古说,却不注明出处,他对于诗的解释,往往不合旧观,这种主见,当时很有人反对;但是刻苦的学者多数欢迎它,因为他真能解除传统的束缚,开创一条新路,他的研究方法和态度,都可为我们参考的,后来明代刻《十三经注疏》,不得已,只好拿他所注的本子充数,清朝人虽说尊崇汉学,其实也喜欢他的书——不过名义上不敢说出罢了,所以今日学校里的《诗经》,实际上还是用着他的本子,不过只讲《集传》,不讲《正义》罢了,诸位要知道现行的《诗集传》,并不是完全可靠底;记得我以前曾做过一篇《毛诗考证》,把《集传》里面的谬误,一一指出,现在有些人却还是抱残守缺,捧着这部书当圣经念!岂不可笑!若要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必须重提一下‘打破旧迷信’的口号,这些旧调虽已弹得很久了,但是今天还不能不重弹一回。” |
老于世故 | 指处事老练,很会耍弄奸谋诡计,也形容人经验丰富,成熟稳重,善于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 《宋史·李邴传》:“邴劝帝勒兵巨鹿,还军入卫,帝问谁可使者,邴曰:‘臣虽老于世故,然才力不足以任此。’” |
老蚌生珠 |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也比喻老年得子或事物出拙而变巧。 | 《汉书·翟方进传》:“太皇望气知之,曰:‘常有大丧若此者乎?是何气也?’以问丞相撮禹,禹曰:‘灾变之意,深远难见,行逆德者,兹其受命也,去年祖庙见废,今又大臣薨逝相继,民人内竭,盗贼外起,此皆乱国之征也,愿陛下素服三日,以应天变。’因荐方进有宰相才,其冬遂拜为丞相,时上方惑于巫蛊事,方进据经谊正言极谏,上竟从之,既为丞相,奏言:‘臣闻古者诸侯逾年即位,天子则修德以俟之,今陛下富于春秋,方始览政,宜选通儒有威重者一人为师傅,以辅导圣德,窃见孔光典雅纯正,可使为师;其已前将军师丹护左冯翊时称耆旧宽博,有谋虑,可使为友,此二人皆前朝知名大臣,陛下诚能置之左右,必能有所裨补。’上从其言,其后数月之间,蜀郡男子杜钦上书言:‘前撤乐府,息百姓,厚风俗,诚盛德之事也,唯陛下慎终如始而已。’上颇纳焉。” |
老牛舐犊 | 比喻父母疼爱子女,也形容人对其喜爱之物的珍视和呵护。 | 《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老僧入定 | 形容人内心平静,不为外界所动,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他此时正在摇撼那小铁条的工夫,忽然手上掣住不动了,他便把耳朵向那厢听了一听;只听得一片风声,早慌的他把个担子撒在地下,要拨转身往后飞跑,却又一时转不过身来,便一手提着那把铁壶酒,一个身子扯着一把衫襟往前奔,踉踉跄跄的跑了有半里地才站住,恰好对着一株大树,他就双手抱住那树,还喘的抬不起头来,歇了半晌,才说道:‘险呀!两个和尚救了我了!’说着,提起酒壶来喝了一口,这才问他两个道:‘你两个怎么也来了?莫非是听见什么信儿了么?’那两个也不答言,便先问他道:‘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合你的那一班子呢?’他连忙问道:‘那个黑小子那里去了?’两个和尚道:‘那里还有什么黑小子?就是你醉眼昏头里看见鬼了!’他不信,便提着酒壶一径醉步歪斜的走了去;只见那口棺材还在那块平地上放着,两个和尚却在那上首坐着呢!他一见不由的心里一动,暗道:‘这事情诧异呀!刚才明明的是我见他两个装在棺材里抬了来了!怎么一会子又会跑出来了呢?难道我真喝醉了吗?’于是走过来问道:‘你两个方才抬的那个棺材里装的是谁呀?’两个和尚道:‘你说的是甚么?我们抬的是空棺材呀!’他诧异道:‘怎吗会是空的呢?’两个和尚笑道:‘你把眼睛擦亮了再看罢!’他擦摩了擦摩眼睛一看,果然一口空棺材围着两个和尚坐着;自己心里也明白了;想了想这事真也来得诧异!因问道:‘你两个怎么跑到这里来了?’两个和尚道:‘我们也是听见这个林子里有人喊救命,赶到这里一看,原来是你这醉鬼白日做梦呢!’他道:‘我这如今是醒了!’两个和尚道:‘你既醒了,咱们走罢!’说着便在前引路而行。” |
老弱残兵 | 原指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现泛指能力差、体力弱或工作效率低的人。 | 明·罗贯《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关平见关公箭疮已合,甚是喜悦;忽听得于禁移军居口外,关平遂与众将商议曰:‘今魏兵退居口外,是必中计也;若不乘势击之,待其养成气力,不易破矣。’遂上马提刀而出营曰:‘吾奉父亲之命,特取汝等之首级也!’魏兵见关平单马而来,并不惧怕;及至近前看时却是老弱残兵不堪战斗者居多,关平大喝一声手起刀落连斩数将下马。” |
老王卖瓜 | 比喻自我吹嘘或炫耀自己的长处、优点等行为。 | 王朔《我是你爸爸》:“别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了。” |
老实巴交 | 形容人诚实、本分、憨厚老实的样子。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身材高大,肩膀宽阔,显得十分强壮有力,那张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种朴实憨厚而又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勤劳善良忠厚老实的庄稼人。” |
老奸巨猾 | 形容人极其奸诈狡猾且经验丰富难以对付。 | 《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惟恐赐予不丰优恤不厚。” |
老泪纵横 | 形容老年人极度悲伤或激动时眼泪流得多且密的样子。 | 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
老态龙钟 |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活且身体弯曲像龙一样弓着腰走路缓慢的样子。 | 宋·陆游《听雨》诗:“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
老气横秋 | 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或者缺乏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宋·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且看北海尊中酒莫读南华梦里书归去来兮未能得空负东溪绿玉君少年分日作邀游老去横秋供咏叹。” |
老调重弹 | 比喻把陈旧过时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再讲一遍也指重复过去说过多次的话或做法没有新意。 |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南宋时《诗经》经义的分量重起来学校里又定它为教科书……这些旧调虽已弹得很久了但是今天还不能不重弹一回。” |
老于世故 | 指处事老练很会耍弄奸谋诡计也形容人经验丰富成熟稳重善于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 《宋史·李邴传》:“邴劝帝勒兵巨鹿还军入卫……因荐方进有宰相才其冬遂拜为丞相……愿陛下素服三日以应天变……此二人皆前朝知名大臣陛下诚能置之 |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