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成语
曲高和寡”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ǔ gāo hè guǎ,意思是曲调越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旧指知音难得,现多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成语 | 读音 | 释义 | 出处 |
---|---|---|---|
曲高和寡 | qǔ gāo hè guǎ |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 |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
该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宋玉的《对楚王问》,楚襄王听信谗言后,召见宋玉并责备他,宋玉以歌者为例,讲述了在郢都街头,一位乐师先后演唱《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等不同曲调,随着曲调逐渐高雅,唱和的人数从数千人锐减至数人,宋玉借此说明“曲高和寡”的道理,楚襄王听后表示理解并夸赞了他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