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守法成语
公守法,这一成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准则的高度概括,也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以下是对“奉公守法”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fèng gōng shǒu fǎ |
解释 |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
结构 | 联合式成语,由“奉公”和“守法”两个动宾结构组成,作主语、谓语、定语。 |
用法 | 含褒义,用于劝勉或赞扬人们遵守法律、公正行事。 |
示例 | 我们每个人都要奉公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
近义词 | 克己奉公、廉洁奉公、安分守己 |
反义词 | 贪赃枉法、假公济私、违法乱纪 |
成语故事与寓意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官列上卿,赵奢年轻时曾担任征收田税的小官,他忠于职守,不畏权势,一次,他去平原君赵胜家收税,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拒交税款并聚众闹事,赵奢依据国法,果断处置了包括管家在内的九名闹事者,平原君得知后大怒,欲杀赵奢,赵奢却坦然表示,自己依法办事,何罪之有?他进而劝说平原君,作为王族公子和相国,应带头遵守国家法令,以身作则,平原君听后心服口服,不仅未责怪赵奢,还将其推荐给赵惠文王,赵奢因此被任命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员,他公正无私,使得赵国税赋合理,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
这一故事生动诠释了“奉公守法”的精神实质,赵奢不畏强权,坚持依法办事,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而平原君的知错就改,则彰显了其胸怀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质,两人共同演绎了一段“奉公守法”的佳话,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启示
在当今社会,“奉公守法”仍然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对于公职人员而言,更应带头践行这一原则,做到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奉公守法”也提醒我们,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只有每个人都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当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让“奉公守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相关问答FAQs
问1:奉公守法与克己奉公有什么区别?
答:奉公守法侧重于遵守法令制度,强调在行事过程中遵循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而克己奉公则更强调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不谋私利,两者虽都含有“奉公”之意,但侧重点不同。
问2: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奉公守法?
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奉公守法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习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从事任何违法活动;最后要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一起遵守法律,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