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失火成语
城门失火”这个成语,通常与“殃及池鱼”连用,形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完整表述,这一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意义,下面,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一成语进行详细解析。
维度 | |
---|---|
字面意义 | 城门着火,人们为了救火,纷纷从护城河中取水,导致河水干涸,鱼儿因此遭受灾难。 |
引申意义 | 比喻无辜受到牵连,因为别人的过错或灾祸而使自己受到损失或伤害。 |
出处 | 该成语最早见于北齐·杜弼的《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语法结构 | 复句式成语,通常作为分句或独立成句使用,也可用于作定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贬义,多用于描述无辜受累、无妄之灾的情况。 |
近义词 | 无妄之灾、池鱼之殃、飞来横祸等。 |
反义词 | 爱屋及乌、因祸得福等(虽然不完全对应,但表达了相反的情感色彩)。 |
成语故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有两个版本流传较广:
-
池仲鱼版:池仲鱼是一个人的姓名,他居住在宋国城门的旁边,有一天,城门突然着火,火势随风蔓延,很快就烧到了他的家里,池仲鱼在冒火抢救家里的财物时,不慎被烧死。
-
护城河版:宋国的都城外有一扇可以关闭的城门,城门前有一条护城河围绕着这座城市,河里生活着许多鱼儿,有一天,城门不慎失火,人们为了救火,只好从护城河里打水,他们有的端木盆,有的挑水桶,来来回回在城门前穿梭着,把手里的水一点点往城门上泼,这样一来,护城河里的那些鱼儿可就给害苦了,它们不是被人们从河里舀起同水一同泼进烈火中烧死,就是自己挣扎出来落到地上摔死,后来,护城河的水被救火心切的人提干了,那些没被舀进火里的鱼,也难逃一死,旱死在干涸的河床上。
成语寓意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通过生动的故事,揭示了事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它告诉人们,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可能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在看待问题时,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事物,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地进行考察和分析,这一成语也提醒人们,在面对灾祸时,要警惕自己是否可能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并学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应用实例
-
文学引用:如柯灵在《回看血泪相和流》中写道:“假如是个平凡的人,却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时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无端惹出许多是非。”这里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来形容无辜受到牵连的情况。
-
日常对话:在现代社会中,当某人因为别人的过错或失误而受到牵连时,也可以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来形容这种情况。“这次公司裁员,我明明是无辜的,却也被裁掉了,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
相关问答FAQs
问1:为什么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个中性偏贬义的成语?
答1:因为这一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无辜受累、无妄之灾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消极情感色彩,但同时,它也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具有一定的中性特征,可以说它是一个中性偏贬义的成语。
问2:除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还有哪些类似的成语或俗语?
答2:类似的成语或俗语有很多,如“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飞来横祸”(指突然发生的意外灾祸)、“池鱼之殃”(直接指因城门失火而受害的池鱼)等,这些成语或俗语都表达了无辜受到牵连或遭遇不幸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