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修边幅成语
不修边幅”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多用来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成语 | 拼音 | 解释 | 出处 |
---|---|---|---|
不修边幅 | bù xiū biān fú | 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 《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
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虽然平定了中原地区,但天下并未完全统一,当时,四川一带的公孙述和西凉一带的隗嚣都是势力强大的割据者,隗嚣在西凉称雄一时,但面对复杂的局势,他不知道该归附哪一方才好,他找到著名的将领马援,希望马援能为自己出谋划策,马援建议隗嚣先对各方势力进行综合分析,再决定归附对象,隗嚣采纳了他的意见,并派马援为专使到各处去考察情况,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从小在同一个私塾读过书,马援想,这么多年没有见面,如果老朋友见了面,定会是非常的兴奋,畅叙别情,没想到的是,公孙述接待他时态度十分严肃,一点都不像是见了多年老朋友的样子,公孙述很郑重地按外交礼节把马援安排到驿馆住宿,并派人送去衣帽等请马援更换,接见马援的时候,公孙述居然摆出了皇帝出行时的全副仪仗,所有的卫士都戎装整齐,数十面旌旗前呼后拥,戈甲鲜明,骑兵排列,然后又汇齐了文武百官,由主管礼仪的官员遵照程序把马援安排在了贵宾的位置上,紧接着又正式任命他为大将军,并封为侯爵,马援的随从中有很多人愿意留下来,马援对他们说:“目前正是用人之际,公孙述不但没有热烈地欢迎有才能的人,和他们商量大事反而修饰边幅,装得像木偶一样,这样的人怎能留住天下英雄?”说完就告辞离开了,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不修边幅”。
成语寓意
中国历史上,既有被质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陈蕃,也有豁达坦荡、洒脱不羁的东床快婿王羲之,重要的是,这些不重视的小节,或是因为忙于事业,无暇顾及自身的小事;或是更偏爱与崇尚自然,并非是真的不修边幅,成语告诉人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过于注重边幅则会本末倒置忘记事物的初衷,而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一味的不修边幅邋里邋遢则会令身边的人生厌。
成语运用
“不修边幅”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后晋·刘昫《旧唐书·元稹传》中写道:“稹既放意娱游,稍不修边幅,以渎货闻于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也写道:“他又不修边幅,穿着一件稀烂的直裰,靸着一双破不过的蒲鞋。”。
相关问答FAQs
Q:成语“不修边幅”中的“边幅”是什么意思?
A:“边幅”原指布帛的边缘,在成语中比喻人的衣着、仪表。
Q:有哪些与“不修边幅”意思相近的成语?
A:与“不修边幅”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不衫不履”、“不拘小节”等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