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享发现 > 一的 成语

一的 成语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01日 16:38:39分享发现114

一”的成语在汉语中数量众多,它们不仅简洁凝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有“一”字的成语及其解释:

一的 成语

序号 成语 解释
1 一心一意 指心思、意念专一,形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
2 一马当先 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的样子。
3 一言九鼎 形容说话很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
4 一字千金 形容文字价值极高,也指对诗文的精妙之处进行修改或点评。
5 一箭双雕 原指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情达到两个目的。
6 一石二鸟 与“一箭双雕”类似,比喻一举两得。
7 一丘之貉 指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都是同类,没有差别,多用于贬义。
8 一毛不拔 形容人非常吝啬,连一根汗毛都不肯拔下来。
9 一诺千金 指一个承诺价值千金,形容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0 一鸣惊人 指平时没有突出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1 一见钟情 指男女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情。
12 一知半解 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13 一无所知 什么也不知道,形容对某事物完全不了解。
14 一筹莫展 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15 一触即发 指事情已经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
16 一蹴而就 指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17 一挥而就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动笔就写成了。
18 一气呵成 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19 一丝不苟 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0 一尘不染 指环境或物品非常清洁,没有一点灰尘,也用来形容人品高洁,不受坏习气影响。

还有一些含有“一”字的成语,如“一往无前”(指不把前进路上的困难放在眼里,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等,都各具特色,富有深意。

FAQs

问:如何正确使用“一”字开头的成语? 答:正确使用“一”字开头的成语需要了解每个成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一心一意”通常用于形容人的专注和决心,而“一箭双雕”则用于形容一举两得的情况,在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并注意其搭配和语法结构。

一的 成语

问:“一”字开头的成语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一”字开头的成语在表达上往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它们通过“一”字与其他字的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节奏感,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字开头的成语也常常用于比喻和象征,使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fenxiangfaxian/601.html

分享给朋友:

“一的 成语” 的相关文章

成语大全及解释

成语大全及解释

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结构严谨、意义深远的特点,它们往往来源于古代经典、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及其解释: 成语 解释...

打靶打一成语

打靶打一成语

靶,这一活动不仅考验着参与者的精准度与专注力,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在众多成语中,有一个与“打靶”紧密相连,它生动地描绘了打靶时的核心要领,也寓意着行事需有明确目标与针对性,这个成语便是“有的放矢”。 成语 释义 出处...

滚水锅里煮棉花 熟套子(老一套)

滚水锅里煮棉花 熟套子(老一套)

生活的大舞台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些现象就如同“滚水锅里煮棉花——熟套子(老一套)”一样,看似熟悉,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和值得我们细细思索的奥秘。 “滚水锅里煮棉花——熟套子(老一套)”的现象剖析 场景...

狗熊掰棒子 掰一个丢一个

狗熊掰棒子 掰一个丢一个

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这句耳熟能详的歇后语,以其生动形象的比喻,深深植根于民间智慧之中,它不仅描绘了狗熊在玉米地中笨拙而贪婪的行为模式,更成为了人们用以讽刺那些做事缺乏规划、见异思迁、最终一事无成之人的经典比喻,以下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

楚霸王困垓下 四面楚歌

楚霸王困垓下 四面楚歌

楚汉相争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楚霸王项羽被困于垓下,这一事件堪称经典,而“楚霸王困垓下——四面楚歌”也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 事件背景 秦朝灭亡后,天下纷争,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王之位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实力强大...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这一典故出自《三国演义》,是诸葛亮智慧与谋略的生动体现,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不仅展现了他对天文地理的深刻理解,还巧妙地利用了敌人的心理和自然环境,最终实现了“满载而归”的壮举,以下是对这一故事的详细解读: 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