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劳而获成语
劳而获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láo ér huò,其核心含义为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以下是关于这个成语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bù láo ér huò |
解释 | 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
出处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原意为讨论为政者应亲近贤能、务实求治,而非依赖他人成果。 |
结构 | 偏正式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强调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合理占有。 |
用法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 |
历史演变与哲学内涵
不劳而获最早见于《孔子家语·入官》,其语境为讨论为政者应亲近贤能、务实求治,而非依赖他人成果,在儒家语境中,不劳而获被视作违背“天道酬勤”的伦理原则,文学上,鲁迅在《两地书》中指出,不劳而获可能成为“第三者收渔人之利”的工具,揭示了社会博弈中的道德困境,巴金则在《憩园》中批判不劳而获的金钱对家庭伦理的腐蚀作用。
现代应用与文化影响
在教育领域,教师常用此成语强调学习需付出努力,反对投机取巧行为,职场环境中,企业管理警示员工避免“搭便车”心理,倡导公平竞争,社会评论方面,媒体用此词批评福利制度中的滥用现象,或谴责学术抄袭等不端行为,成语故事“滥竽充数”与“不劳而获”存在内在关联,均揭示了蒙混过关、依赖他人劳动的社会现象,民间歇后语“鲤鱼跳船上”也直接对应不劳而获的意象。
哲学思考与伦理批判
不劳而获被视为对社会公平的破坏,现代成功学强调“努力与回报成正比”,不劳而获成为反面案例,成功不会青睐于任何想不劳而获的人,只有不断努力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相关问答FAQs
问:不劳而获和“坐享其成”有什么区别?
答:不劳而获和“坐享其成”都含有“自己不劳动而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意思,但适用对象不同,不劳而获常用于剥削阶级或剥削阶级思想严重的人,语义较重,思想和行为是应当批判的;而“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通过劝导加以纠正的。
问:不劳而获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哪些应用场景?
答:在现代社会,不劳而获这个成语常用于教育领域,强调学习需付出努力;职场环境中,警示员工避免“搭便车”心理;社会评论方面,批评福利制度中的滥用现象或谴责学术抄袭等不端行为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