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本加厉成语
变本加厉”是一个常用的成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biàn běn jiā lì |
结构 | 复杂式 |
感情色彩 | 贬义 |
释义 | 原指事物在原有基础上演变发展,现多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恶劣。“本”指原状,“厉”指加重、猛烈。 |
出处 |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萧统以“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为喻,阐释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演变规律,后该成语语义逐渐转向负面场景。 |
用法 | 可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描述负面行为或事物的发展程度较原本更趋严重的情况。 |
近义词 | 肆无忌惮、有加无己等 |
反义词 | 微不足道、大题小作等 |
例句 | “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厉了。”(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 |
英文翻译 | “make...worse”或“be further intensified” |
在现代应用中,“变本加厉”常被用于描述各种不良现象的加剧,例如在企业管理方面,如果企业存在违规行为,而管理层面又未能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反而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这种违规行为愈发严重,就可以说企业的违规行为变本加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该成语与“破窗效应”有相似之处,当一种不良行为初次出现时未被制止,就如同一扇破窗未被修复,后续可能会出现更多且程度更严重的类似不良行为,在社会学领域,它也可用于描述社会矛盾的升级机制,比如劳资纠纷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冲突不断激化,双方的矛盾和对抗行为变本加厉,给社会秩序和稳定带来更大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