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办代替成语
包办代替”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bāo bàn dài tì |
含义 | 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包办”意为一手办理、独自负责,强调将所有工作都揽下来自己完成;“代替”则表示取代他人的位置或作用,在这里指替代本应由他人参与的部分。 |
出处 | 出自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
近义词 | 越俎代庖、一手包揽、代俎越庖、越蛆代庖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一种超越自身职责范围去处理他人事务的意思,但在语义侧重点上可能略有不同。“越俎代庖”更强调超越权限,而“包办代替”则更偏重于包办的行为。 |
反义词 | 包而不办,与“包办代替”形成鲜明对比,表示虽然有包办的行为,但并未真正去办理或完成相关事宜。 |
例句 | “我们工作同志作好参谋,不要指手划脚,包办代替。”这句话出自陈残云的《山谷风烟》第三四章,形象地说明了在工作中应避免过度干预,让相关人员自主完成任务,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 |
语法用法 | 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形容所有工作独揽,不让人插手的情况。 |
感情色彩 | 中性词,其情感色彩取决于具体的使用语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带有贬义,如批评某人过度包办,剥夺了他人的机会或权利;而在另一些语境中,则可能只是客观描述一种行为方式,不带有明显的褒贬倾向。 |
在实际应用中,“包办代替”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的参与权和自主性,避免过度干预或包揽一切,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某个成员总是包办代替,不仅会剥夺其他成员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还可能导致团队协作不畅,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应该学会适当放手,让他人有机会参与和贡献,共同推动事情的发展。
FAQs:
-
“包办代替”与“越俎代庖”有何区别?
- 答:“包办代替”和“越俎代庖”都有抢做别人事情的意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包办代替”更偏重于包办的行为,即把所有工作都揽下来自己完成,不让旁人参与;而“越俎代庖”则更强调超越权限,去做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包办代替”比较合适?
- 答:“包办代替”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工作作风或方法,即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如时间紧迫、任务特殊等),需要由一个人或少数人来承担原本应由多人共同完成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包办代替”可能会抑制他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