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曹操有关的成语是
曹操有关的成语数量众多,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曹操的个人特质、历史事件,还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内涵和语言智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曹操有关的成语及其解释:
成语 | 释义 | 出处 |
---|---|---|
望梅止渴 |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
老骥伏枥 |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 |
对酒当歌 | 指宴请宾客时赋诗以助酒兴;含有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意思。 |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
兵贵神速 | 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郭嘉传》 |
胸怀大志 | 怀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有着宏伟目标和理想,并为实现它们而努力奋斗的人。 | 常用于描述曹操的远大抱负 |
雄心勃勃 | 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勃勃:旺盛的样子。 | 茅盾《新版后记》 |
得陇望蜀 | 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贪心不足。 | 《东观汉记·隗嚣传》 |
割须弃袍 | 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 |
坚壁清野 | 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以应对敌军。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
土鸡瓦犬 |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
分香卖履 |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 汉·曹操《遗令》 |
斗酒只鸡 | 古人祭亡友,携鸡酒到墓前行礼,后作为追悼亡友的话。 | 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 |
傅粉何郎 | 原指何晏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
决一死战 | 对敌人拼死决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
无懈可击 | 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 《孙子·计》曹操注 |
屯粮积草 | 储存粮食和草料。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
东冲西突 | 指四处冲锋突击。 |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
封金挂印 | 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 |
长驱直入 | 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 汉·曹操《劳徐晃令》 |
沉吟不决 | 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 | 三国魏·曹操《秋胡行》 |
除残去秽 | 清除社会上的残暴、腐朽势力。 | 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
赤壁鏖兵 | 泛指激烈的战斗。 |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 |
称王称霸 | 比喻凭借权势横行一方,或狂妄地以首脑自居。 | 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
身在曹营心在汉 |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 |
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 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 | |
曹社之谋 | 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 | 《左传·哀公七年》 |
FAQs
Q1:成语“望梅止渴”的故事背景是什么?
A1:据《世说新语·假谲》记载,曹操带兵行军途中,士兵口渴难耐,曹操便谎称前方有大片梅林,士兵们听后口中生津,暂时缓解了口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
Q2:成语“老骥伏枥”出自哪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2:“老骥伏枥”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全诗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虽至暮年,仍怀有雄心壮志,渴望继续建功立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