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江八一农垦大学(简称“八一农大”或“HBAU”)是一所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的公立农业院校,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学校以农学为特色,同时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历史沿革
时间节点 | 事件描述 |
---|---|
1958年 | 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创办学校,初名为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后更名为八一农学院,并开始招生。 |
1959年 | 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隶属于农垦部,校庆日定为8月1日。 |
1971年 | 因历史原因被撤销,部分资源并入其他院校。 |
1978年 | 恢复办学,重新启用原校名,并逐步恢复学科建设。 |
2003年 | 迁至大庆市现址,开启跨越式发展阶段。 |
2005年 | 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黑龙江省属高校中较早拥有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 |
办学条件与学科建设
校园设施与师资力量
- 占地面积:总占地132.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8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48亿元。
- 师资规模:截至2025年5月,教职工144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00人、副教授29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44.7%,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
- 科研平台:建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工作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包括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学科与专业布局
- 学科特色:以农学为核心,作物学、农业工程、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省重点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
- 本科专业:50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16个。
- 代表性专业:
- 农学类: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 工学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
教学与科研成果
- 教学改革: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40门,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外实践基地1个。
- 科研成就: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537项,科研经费达5.65亿元,标志性成果包括“大豆三垄栽培技术”“牛重要疫病防控技术”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
人才培养与特色
育人理念与北大荒精神
- 学校传承“抗大校风”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建有黑龙江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展示馆等文化阵地。
- 校训“困知勉行、积厚成器”强调实践与积累,形成“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办学精神。
就业与升学
- 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长期居省属高校前列,2015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 升学情况:考研率约15%,保研率2024年为2.96%,部分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农业院校深造。
- 社会服务:通过“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等项目推动技术下乡,累计培训超15万人次。
国际合作
- 与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国近30所高校合作,开展交换生、联合培养项目,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合办本科生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共建“中加合作食品研究发展中心”。
相关问答FAQs
Q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哪些?
A1:学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包括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学、动物医学;省级重点专业如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等也颇具实力,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16个省级一流专业覆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等领域。
Q2:学校在科研方面有哪些突出成果?
A2:学校以农业应用技术研究见长,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大幅提高大豆产量,“玉鹅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推动种养结合发展,近年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克山)中心”加速成果落地,服务地方经济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