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职业资格证被取消
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就业创业门槛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国家持续推进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精简工作,自2014年起,国务院已分批次取消大量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旨在打破行业壁垒、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以下是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证的具体梳理及相关政策背景分析:
批次 | 时间 | 取消数量 | 主要类型 | 涉及领域示例 |
---|---|---|---|---|
第一批 | 2015年7月20日 | 62项 | 技术人员与技能人员结合 | 招标代理、物业管理等 |
第二批 | 2016年1月20日 | 61项 | 以准入类为主 | 潜水员从业资格、远洋渔业船员资格 |
第三批 | 2016年6月8日 | 47项 | 专业技术人员9项(含8项准入类) | 林业工程师、道路运输驾驶员 |
第四批 | 2016年12月1日 | 114项 | 技能人员占比高 | 电影电视演员、摄影师、调酒师、公共营养师等 |
从政策覆盖范围看,被取消的证书主要集中在水平评价类(占比超91%),尤其是那些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或与国家安全关联度较低的领域,原本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网络编辑员、采购师、礼仪主持人等职业资格已被移出目录,转为社会化等级认定模式,这一调整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减少行政干预,推动人才评价机制向市场化转型,让企业和个人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
在专业技术人员层面,诸如“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民航计量检定员资格”等曾被视为行业门槛的证书陆续失效,这些变化不仅简化了从业者的执业流程,也倒逼相关行业建立更灵活的能力评估体系,对于技能人员而言,包括机械设备维修、药物制剂在内的76项工种退出国家目录后,其能力认定改由社会机构承担,政府则侧重于制定标准与监管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的执行并非“一刀切”,针对取消前已取得证书的人员,人社部明确表态:原有资格证书仍可作为个人能力的有效证明,但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岗位需求进行适配,某位持有旧版物业管理师证书的求职者,若应聘新兴的智慧社区管理岗位,可能需要补充数字化运营相关知识才能凸显优势,部分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开始探索自主认证路径,如互联网大厂推出的云计算工程师认证,逐渐成为市场认可的新标杆。
为确保改革成效落地,国务院同步推出两项关键配套措施:一是建立动态调整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明确“清单之外无许可”;二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防止已取消的资格变相复活,劳动者可通过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查询最新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名单,避免误考“山寨”证书。
面对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变革,公众认知也存在转型期阵痛,有人担忧“取消等于贬值”,实则不然——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反而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虽公共营养师资格被取消,但通过实战积累膳食搭配经验的从业者,仍可通过参与企业内训、自媒体科普等方式实现价值跃升。
以下是关于职业资格证取消的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辨别某个职业资格证是否已被取消?
A:可登录人社部官网查阅最新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或访问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中的公示查询系统进行核实,若不在清单内,则说明该证书已不再由国家统一认证。
Q2:取消的职业资格证还有用吗?
A:根据人社部规定,取消前合法取得的证书依然有效,可作为个人专业能力的参考依据,但在求职时,用人单位可能更关注实际工作经验与即时技能更新情况,建议持证人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