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手抄报
趣味数学故事
《司马光砸缸》中的数学智慧
从前有个小孩叫司马光,他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缸里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司马光却很冷静,他想起水缸里的水会让小伙伴浮起来,如果能让水位下降,小伙伴就能出来了,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向水缸,水缸破了,水流出来,小伙伴得救了。
这里就藏着数学知识哦!水缸是一个圆柱体,当水缸破裂,水流出来,水的体积减少了,根据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原理,小伙伴受到的浮力也随之改变,水位下降,小伙伴就更容易脱离危险啦,这其实涉及到了立体图形(圆柱体)的体积变化与液体中物体受力的关系呢。
数学知识小课堂
长方形和正方形
-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的课本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不一样,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5 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就是(8 + 5)×2 = 26 厘米,面积就是 8×5 = 40 平方厘米。
-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像我们的方桌桌面就是正方形,要是正方形的边长是 6 厘米,那周长就是 6×4 = 24 厘米,面积是 6×6 = 36 平方厘米。
图形 | 边的特点 | 角的特点 | 周长公式 | 面积公式 |
---|---|---|---|---|
长方形 | 对边相等 | 四个直角 | (长 + 宽)×2 | 长×宽 |
正方形 | 四条边相等 | 四个直角 | 边长×4 | 边长×边长 |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frac{1}{2}$,如果平均分成 4 份,每份就是$\frac{1}{4}$,分数由分子、分数线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共分成的份数,\frac{3}{5}$,3 是分子,5 是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5 份,取其中的 3 份。
数学小游戏
数字卡片拼图
准备一些写有数字(0 9)的卡片,打乱后平均分给几个小伙伴,让小伙伴们用手中的卡片摆出不同的数,可以是两位数、三位数等,摆出最大的两位数,看看谁摆得又快又准,通过这个游戏,能更好地认识数字的组合和大小关系哦。
猜数字
一个人在心里想好一个 1 100 之间的数,其他人来猜,每次猜完后,心里想数的人要说猜的数是大了还是小了,比如心里想的数是 50,有人猜 60,就说“大了”,然后继续猜,直到猜出正确答案,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对数字大小的敏感度和推理能力。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购物中的数学
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数学知识可有用啦,比如买一瓶饮料 3 元,买 2 瓶就是 3×2 = 6 元,如果带了 10 元钱,买完饮料还能找回 10 6 = 4 元,再看看商品的价格标签,上面有不同的数字,比较价格高低,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这都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时间管理
我们每天上学、玩耍、睡觉都要按照时间来安排,比如早上 7:30 上学,从家到学校要 15 分钟,那最晚 7:15 就要出发,一天有 24 小时,一小时有 60 分钟,一分钟有 60 秒,合理安排时间,才能高效地做很多事情呢。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 3 厘米,宽减少 2 厘米,周长会怎么变化?
解答:假设原来长方形的长是 a 厘米,宽是 b 厘米,原来的周长是(a + b)×2,长增加 3 厘米后变成(a + 3)厘米,宽减少 2 厘米后变成(b 2)厘米,新的周长是[(a + 3)+(b 2)]×2 =(a + b + 1)×2,所以周长增加了(a + b + 1)×2 -(a + b)×2 = 2 厘米。
问题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8 份,小明吃了 3 份,小红吃了 2 份,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解答:小明吃了$\frac{3}{8}$,小红吃了$\frac{2}{8}$,一共吃了$\frac{3}{8}+\frac{2}{8}=\frac{5}{8}$,把这个蛋糕看作整体“1”,还剩 1 -$\frac{5}{8}=\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