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分数再认识评课,如何让分数教学真正触及学生的数学思维?

分数再认识评课,如何让分数教学真正触及学生的数学思维?

shiwaishuzidu2025年10月08日 10:19:37学习资源53

在“再认识”中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分数的再认识》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基础上的深化与拓展,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突破“部分—整体”的单一认知,从多维度理解分数的内涵与外延,培养数感与数学思维,通过课堂观察,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目标达成等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同时也存在可优化之处,现结合具体教学环节展开评析。

教学亮点:情境创设与探究活动凸显“再认识”本质

  1. 情境导入贴近生活,激活已有经验
    课堂伊始,教师创设“中秋节分月饼”的真实情境:第一次分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frac{1}{4}$;第二次分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frac{3}{4}$个,通过对比“$\frac{1}{4}$块”与“$\frac{3}{4}$个”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分母表示什么?分子又表示什么?”,自然唤醒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知,同时为后续“整体不同,同一分数所表示的具体量也不同”的探究埋下伏笔。

  2. 探究活动层层递进,深化分数意义
    教师设计了三次核心探究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 “拿铅笔”游戏——请学生拿出各自文具盒中铅笔总数的$\frac{1}{2}$,展示后发现有的学生拿1支,有的拿2支,有的拿3支,通过“为什么拿出的数量不同?”的追问,学生自主发现“整体‘1’不同,同一分数所对应的具体量也不同”,突破了“分数仅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固有认知。
    • “分数墙”构建——教师提供不同长度的纸条,让学生通过折叠表示出$\frac{1}{2}$、$\frac{1}{3}$、$\frac{1}{4}$等分数,并观察比较各分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操作中发现$\frac{1}{2}$比$\frac{1}{3}$大,$\frac{1}{3}$比$\frac{1}{4}$大,直观感受分数的相对大小,理解“分数的分子分母共同决定分数大小”。
    • “生活中的分数”——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班级中男生人数占全班的比例、一杯水喝掉$\frac{1}{3}$后剩余的部分等,将分数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会分数的“份数”与“比率”双重意义。
  3. 数形结合贯穿始终,助力抽象思维
    教师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图形、线段图、实物模型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在比较$\frac{3}{4}$和$\frac{1}{2}$大小时,学生通过画图发现$\frac{3}{4}$比$\frac{1}{2}$多$\frac{1}{4}$,将抽象的分数大小比较转化为直观的图形面积对比,有效降低了理解难度,符合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教学建议:在细节优化中提升教学效能

  1. 加强“整体‘1’”的变式练习
    虽然课堂中通过“拿铅笔”活动让学生感知了整体“1”的不同,但后续练习中可增加更多变式,如“一堆苹果的$\frac{1}{2}$是3个,这堆苹果有多少个?”“一根绳子剪去$\frac{1}{3}$,还剩$\frac{2}{3}$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通过不同情境的对比,帮助学生灵活理解整体“1”的确定性与可变性。

  2. 深化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渗透
    本节课侧重分数的意义,但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frac{3}{4}$表示3÷4)渗透不足,可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拿铅笔时,为什么拿出的支数是整数?”(因为铅笔总数是偶数),自然引出“分数是除法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后续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奠定基础。

  3. 关注学生表达,培养数学语言规范性
    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加强对数学语言的引导,当学生说“$\frac{1}{2}$就是一半”时,可追问“一半是谁的一半?”,引导学生规范表述为“把整体‘1’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frac{1}{2}$”,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表达能力。

目标达成度分析

通过课堂观察与练习反馈,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85%的学生能准确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情境正确表示分数;70%的学生能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90%的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但在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上,仅有约50%的学生能建立初步联系,需后续教学中加强巩固。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在“分数的再认识”教学中帮助学生区分“量”与“率”?
解答:可通过对比练习强化理解,出示“一根绳子长2米,用去$\frac{1}{2}$米”和“一根绳子长2米,用去$\frac{1}{2}$”,引导学生发现前者“$\frac{1}{2}$米”是一个具体的量(长度),后者“$\frac{1}{2}$”表示比率(用去的占全车的比例),教学中可借助线段图,用“线段总长度”表示整体“1”,用“线段的一部分长度”表示具体的量,帮助学生直观区分“量”与“率”。

问题2:“分数的再认识”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解答:可从三方面渗透:一是通过“拿铅笔”“分数墙”等探究活动,培养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素养;二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分数问题(如“班级出勤率”“实验成功率”),提升数学应用意识;三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数的意义,培养数据分析与交流表达能力,在“生活中的分数”活动中,让学生分组调查家庭开支中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既巩固了分数知识,又培养了数据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xuexiziyuan/17400.html

分享给朋友:

“分数再认识评课,如何让分数教学真正触及学生的数学思维?” 的相关文章

手抄报图片

手抄报图片

手抄报的构成要素 要素 说明 报头 通常位于手抄报的上方,是手抄报的主题体现,字体较大且醒目,可进行艺术化设计,如用彩色笔书写、添加装饰等,例如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报头可以是“绿色家园”等字样。...

观后感

观后感

《[影片名称]》观后感 影片整体印象 《[影片名称]》犹如一幅绚丽多彩且深邃厚重的画卷,在银幕上徐徐展开,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从精心构建的剧情到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从美轮美奂的场景布置到恰到好处的音效搭配,每一个环节都...

说明文范文

说明文范文

现代生活的多面手 在当今时代,智能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宛如一把万能钥匙,开启了通往多元世界的大门。 外观与构造 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可谓百花齐放,有简约大气的直板造型,线条流畅,握感舒适,方便单手操作,像一些主打轻薄...

通知格式范文

通知格式范文

(一)通知背景及目的 公司业务不断拓展,为了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特发布此通知,旨在让全体员工明确新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具体事项说明 事项分类...

读后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初入平凡世界 当我翻开《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另一个时代的大门,作者路遥用细腻而质朴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时代浪潮中的沉浮,书中的人物,如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等,他们的名字普通,形象...

校园安全手抄报内容

校园安全手抄报内容

校园安全意识 校园安全是每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必须重视的问题,了解和遵守安全规则,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内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能够保护自身安全,也是对他人负责的表现。 安全规则要点: 遵守校规校纪,不擅自离校或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