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作文
记一次有趣的家庭实验
实验缘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百无聊赖地坐在沙发上翻看杂志,突然,一篇关于“自制彩虹”的小短文吸引了我的注意,文中描述的奇妙景象让我跃跃欲试,我决定拉着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小实验——人造彩虹。
筹备阶段
(一)材料搜集
-
透明水杯:作为制造“彩虹”的核心容器,我精心挑选了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确保光线穿透时不会受到杂质干扰。
-
清水:普通的自来水即可,关键是要保证水的纯净度,以免影响折射效果。
-
洗洁精:少量洗洁精用于增加水面张力,使后续操作更顺畅。
-
手电筒或手机闪光灯:光源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强光能更清晰地展现色彩。
-
白纸板:用来模拟屏幕,捕捉并展示折射后的光线。
(二)环境布置
选择家中光线较暗的房间进行实验,以便于观察光影变化,将水杯置于窗台上,调整好手电筒的角度,让光线正好能穿过水杯投射到对面的白纸上。
实验过程
-
填充清水:小心翼翼地向水杯中倒入半杯清水,避免溅出。
-
加入洗洁精:滴入几滴洗洁精,轻轻搅拌,使其均匀分布,增强水面的表面张力。
-
开启光源:关闭室内灯光,仅留手电筒或手机闪光灯作为唯一光源,对准水杯中心照射。
-
调整角度:缓慢转动水杯,寻找最佳的折射角度,直到白纸上出现模糊的彩色光斑。
-
见证奇迹:随着水杯的转动,一道绚丽的“彩虹”逐渐在白纸上绽放开来,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彩分明,宛如梦幻。
原理探究
实验结束后,我和爸爸一起探讨了背后的科学原理,原来,这是光的折射与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光线发生偏折;而当它再次从水回到空气中时,又经历了一次反向的偏折过程,这两次偏折加上水滴对光的散射作用,就形成了我们所见的彩虹效果。
收获与感悟
这次家庭实验不仅让我亲眼见证了彩虹诞生的奥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通过亲手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明白了许多自然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我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探索未知,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为什么只有特定角度才能看到彩虹?
答:这是因为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只有当入射角达到一定值时,才能满足形成彩虹的条件,观察者的位置也需要与光源和水面形成合适的角度,这样才能捕捉到完整的彩虹图像。
问题 2:如果在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答:加入色素会改变水的颜色,从而影响光线透过时的吸收和反射情况,虽然可能仍能看到类似彩虹的效果,但颜色的纯度和清晰度可能会大打折扣,因为色素会吸收部分光线,使得最终呈现的色彩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