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分数换姐姐身体,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与代价?
那天下午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客厅地板上切出明暗相间的条纹,我盯着手里那张揉皱的数学竞赛奖状,鲜红的“一等奖”像团火灼烧着视网膜——这是姐姐林溪连续三年梦寐以求的名额,却被我这个高二年级的“黑马”截了胡,客厅里飘着淡淡的茉莉花香,是姐姐最爱的味道,可她此刻正抱着膝盖坐在沙发上,背影僵硬得像尊石膏像。
“分数换身体”这个荒唐的念头,是在我听见卧室传来压抑的哭声时冒出来的,姐姐是年级公认的学神,永远稳坐第一名的宝座,可这次竞赛她只拿了三等奖,门缝里漏出的抽泣声像细针,扎得我耳膜发疼,我攥紧奖状走进去,看见她把脸埋在膝盖里,肩膀一抽一抽的。“姐,”我把奖状放在她书桌上,“我有个主意。”
她抬起红肿的眼睛,睫毛上还挂着泪珠,我深吸一口气,说出那个连自己都觉得离谱的方案:“我们换一天身体,我用竞赛名额跟你换,你明天替我去领奖,我去应付你那堆模拟卷。”空气凝固了三秒,姐姐猛地站起来:“林晓你疯了?这怎么可能!”可当她看到我手机里搜索到的“临时身体交换实验”的新闻(尽管后来证实是恶作剧),眼神里的抗拒慢慢变成了动摇。
第二天清晨,我们在浴室镜前完成了交换仪式——按照网上说的步骤,同时握住对方的手说“灵魂归位”,再闭眼转三圈,当我睁开眼,镜子里出现的是姐姐清秀的脸,而姐姐的惊呼声从“我的身体”里传来,那天简直是场灾难,我顶着姐姐的身体走进高三(1)班,连课代表都差点叫错名字;物理课上,我明明知道公式,却写成了姐姐惯用的左手字体;最尴尬的是课间,闺蜜小雨凑过来问我:“姐,你昨天为什么躲着王浩不说话?”我支支吾吾,差点露馅。
而姐姐也没好到哪去,她用我的身体去领奖,站在台上时紧张得声音发抖;晚上做数学题,她习惯性地用姐姐的解题思路,结果被老师圈出一堆“不符合答题规范”的错误,那天晚上,我们瘫在各自的床上,同时叹了口气。“还是换回来吧。”姐姐的声音从我的喉咙里发出来,带着哭腔,可就在我们准备再次交换时,门铃响了——是王浩,他捧着一束向日葵,说是想“祝贺林溪竞赛获奖”。
我顶着姐姐的身体手足无措,姐姐则用我的身体躲在门后偷笑,最后她突然从门后跳出来,对王浩说:“其实今天领奖的是我弟林晓,林溪她……”话没说完,我已经捂住了她的嘴,那天晚上,我们笑得肚子疼,终于明白:原来姐姐的身体里藏着她的脆弱和骄傲,我的身体里也有我的笨拙和真诚,最后我们还是完成了交换,只是那张奖状,我们一起贴在了客厅的墙上,旁边还贴着姐姐画的两幅小人画——一幅是她领奖的样子,一幅是我做错题抓狂的样子。
现在想来,那场荒唐的交换其实教会了我们两件事:第一,没有谁是天生完美的,学神也会有掉眼泪的时候;第二,所谓的“优秀”从来不是数字和名次,而是像我们这样,愿意为对方笨拙地努力,只是偶尔,我还会想起姐姐用我的身体时,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里闪烁的光——那大概是属于“林晓”的,最珍贵的分数吧。
FAQs
Q1:身体交换真的存在科学依据吗?
A1: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人类可以实现身体交换,类似情节多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现实中人体的意识、记忆和生理特征都与大脑及身体细胞紧密绑定,无法通过简单仪式转移。
Q2:如果现实中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A2:首先要明确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若因学业压力或家庭关系产生矛盾,建议通过沟通解决,如寻求老师、家长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建立健康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而非采取虚构的极端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