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如何快速找准单位1解题?
,它不仅考验学生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更考验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等核心题型,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准单位“1”的量,并正确理解量与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时,首先需要仔细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题目中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未知的,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通常需要用方程或除法来解答,题目中经常出现“占”“是”“比……多(少)”等词语,这些词语后面的量往往是单位“1”的量,如果单位“1”的量未知,我们可以设其为未知数x,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者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直接计算。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找准单位“1”的量;第二步,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还是未知;第三步,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式;第四步,选择合适的方法(方程或除法)列式计算;第五步,检验并写出答案,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3/5,还剩下800米未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在这个题目中,全长是单位“1”的量,且未知,已经修了全长的3/5,那么剩下的就是全长的(1-3/5)=2/5,剩下的800米对应的就是全长的2/5,所以可以用方程设全长为x米,列出方程(1-3/5)x=800,或者直接用除法计算800÷(1-3/5)。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表格来对比不同类型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 题型特点 | 单位“1”的量 | 等量关系式 | 解法 |
|---|---|---|---|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 未知 | 单位“1”的量×分率=对应的量 | 方程:设单位“1”为x,列方程求解;或除法:对应的量÷分率=单位“1”的量 |
| 比单位“1”多(少)几分之几的量 | 未知 | 单位“1”的量×(1±分率)=对应的量 | 同上,根据关系式选择方程或除法 |
| 连续两次分率变化的问题 | 未知 | 第一次变化后的量×第二次分率=最终量 | 设单位“1”为x,分步列方程或综合列式计算 |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混淆单位“1”的量,误将已知量当作单位“1”;在处理“比单位“1”多(少)”的题目时,忽略“1±分率”的转换;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导致错误等,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学生在解题时应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直观地展示量与率之间的关系,线段图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有效工具,能够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
一个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第一天卖出全部的1/4,第二天卖出剩下的1/3,还剩下100千克,这批苹果原来有多少千克?这道题涉及连续两次分率变化,单位“1”的量是苹果的总量,未知,我们可以画两条线段,第一条表示总量,第二条表示第一天卖出后剩下的量(总量的3/4),第三条表示第二天卖出后剩下的量(总量的3/4×2/3=1/2),剩下的100千克对应总量的1/2,所以总量为100÷(1-1/4-1/4×1/3)=100÷(1-1/4-1/6)=100÷(12/12-3/12-2/12)=100÷(7/12)=100×12/7≈171.43千克,通过线段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每次变化后剩余量与总量的关系,避免出错。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准单位“1”,理清量与率的对应关系,掌握方程和除法两种解法,并善于借助线段图等辅助工具帮助理解,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学生可以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问答FAQs:
-
问:在分数除法应用题中,如何快速找准单位“1”?
答:找准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通常可以通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判断,占”“是”“比……多(少)”等词语后面的量一般是单位“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全班人数就是单位“1”;“比计划多完成了1/6”,计划量就是单位“1”,如果题目中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可以根据题意分析,哪个量是作为标准比较的量,哪个就是单位“1”。 -
问:分数除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和用除法解有什么区别?哪种方法更好?
答:方程解和除法解的本质都是根据“量÷率=单位‘1’的量”这一关系,只是形式不同,方程解是通过设单位“1”为x,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思维过程更直观,适合对等量关系理解较清晰的学生;除法解是直接根据已知量和对应分率的关系,用除法计算单位“1”的量,更快捷,两种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建议熟练掌握两种方法,灵活运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