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除法教案怎么设计才能让学生轻松掌握计算技巧?
,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本教案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灵活应用”为核心,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和分层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经历分数乘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 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问题:一个蛋糕的1/2是6块,这个蛋糕有多少块?引导学生用方程解:设蛋糕有x块,则(1/2)x=6,过渡到分数除法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
分数乘法
- 意义探究:结合“1/4桶水重15千克,求3桶水重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3(整数乘法)和15×1/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明确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一致,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或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 法则推导:通过涂色、折纸等操作,理解“分数乘整数”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是“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1/2×1/4表示1/2的1/4,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结果为1/8。
-
分数除法
- 意义理解:结合“6块是1/2个蛋糕,求1个蛋糕有多少块”的问题,对比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明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 法则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除以一个非零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6÷(1/2)=6×2=12,利用商不变性质验证:6÷(1/2)=(6×2)÷(1/2×2)=12÷1=12。
-
倒数
- 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2/3与3/2)。
- 求法: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整数的倒数是1除以这个数(0除外)。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 基础题:直接计算(如3/5×2、4÷2/3)。
- 变式题:简便运算(如5/6×12/13×13/5)。
- 应用题:解决“一堆煤的3/4是12吨,这堆煤有多少吨”等问题。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强调“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倒数”的核心要点。
板书设计
分数乘除法
1.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除法)。
2. 法则:
- 乘法: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 除法:除以一个数(0除外)= 乘这个数的倒数。
3.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如2/3 × 3/2 = 1)。
教学反思
需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避免机械记忆,通过生活化情境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突破“除法转化乘法”的难点,同时加强易错点(如倒数定义、0没有倒数)的辨析。
FAQs
问1:为什么分数除法要转化为乘法?
答:分数除法的算理与整数除法一致,都是乘法的逆运算,由于分数除法直接计算复杂,通过“除以一个数等于乘它的倒数”可以统一运算规则,简化计算过程,3/4÷1/2=3/4×2=3/2,利用倒数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计算习惯。
问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答:可通过具体模型演示(如长方形纸片)和实例分析,将一张纸的1/2涂色,再取涂色部分的1/3,实际是取这张纸的(1/2×1/3)=1/6,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的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含义,逐步从具体到抽象理解分数乘法的本质。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