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解题关键是什么?
,它不仅考验学生对分数四则运算的掌握程度,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多个步骤的运算,需要学生理清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和方法,下面将从基础知识、解题步骤、典型例题和常见误区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一致,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应用题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描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这一过程是解题的关键,要准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判断题目中涉及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倍数关系还是其他复杂关系,从而确定正确的运算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则要先求出两个数的差,再与单位“1”的量进行比较。
在解决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时,画线段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线段图能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在遇到“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题目时,可以通过画线段图表示单位“1”的量,再根据比较量所占的分率画出相应的线段,从而清晰地看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单位“1”的确定至关重要,题目中“的”字前面的量通常是单位“1”,六(1)班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占全班的4/9”,这里的“全班人数”就是单位“1”,如果题目中出现“占”、“是”、“比”等字眼,也要仔细判断单位“1”是谁,避免因单位“1”找错而导致整个解题过程错误。
典型例题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要15天,两队合作3天后,还剩下工程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涉及工程问题,通常将总量看作单位“1”,甲队的工作效率是1/10,乙队的工作效率是1/15,两队合作的工作效率是(1/10+1/15),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3×(1/10+1/15),用总量1减去已完成的工作量,就是剩余的工作量,计算过程为:1 - 3×(1/10+1/15)=1 - 3×(3/30+2/30)=1 - 3×5/30=1 - 15/30=1 - 1/2=1/2,还剩下工程的1/2。
再如:“一本书有240页,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4,第二天读了剩下的1/3,第三天应从第几页读起?”这道题需要分步计算,第一天读了240×1/4=60页,剩下240-60=180页;第二天读了180×1/3=60页,两天共读了60+60=120页,因此第三天应从第121页读起,或者也可以先求出两天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第一天读了1/4,第二天读了(1-1/4)×1/3=3/4×1/3=1/4,两天共读了1/4+1/4=1/2,所以已读了240×1/2=120页,第三天从121页开始,通过不同的解题思路,可以验证答案的正确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一些常见错误,一是运算顺序错误,例如将“25×4/5+3/5”误算为25×(4/5+3/5),忽略了“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二是单位“1”找错,在“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题目中,误将比较量当作单位“1”;三是列式错误,例如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时,用加法而不是乘法;四是计算粗心,忘记约分或通分错误,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学生在解题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明确运算顺序,准确判断单位“1”,并在计算后进行检查验算。
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下面通过表格总结几种常见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 题型 | 数量关系 | 解题方法 |
|---|---|---|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单位“1”的量 ×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 | 用乘法计算 |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 分率对应的量 ÷ 分率 = 单位“1”的量 | 用除法计算 |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 (较大数 - 较小数) ÷ 单位“1”的量 | 先求差,再除以单位“1” |
|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 先求第一次分率对应的量,再以新的量为单位“1” | 分步计算,注意单位“1”的变化 |
六年级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的解决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技巧,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辅助分析,同时多做练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FAQs
问:在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中,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单位“1”? 答:单位“1”的确定是解决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通常情况下,题目中“的”字前面的量、分数“占”“是”“比”等字眼后面的量,以及“单位1”“总量”等直接指明的量,都是单位“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全班人数”就是单位“1”;“比计划多完成了1/6”,这里的“计划完成量”是单位“1”,单位“1”是标准的比较量,其他量都是与它相比较的量,如果题目中出现“相当于”“等于”等词语,也要仔细分析比较的对象,从而准确判断单位“1”。
问:遇到较复杂的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时,如何理清数量关系? 答:较复杂的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理清数量关系:认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用笔圈画关键词;借助线段图、示意图等工具将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例如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再根据分率画出相应的部分;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确定运算顺序,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综合列式;进行计算和验算,确保答案的合理性,如果题目中涉及多个单位“1”,可以通过转化法将它们统一到同一个单位“1”下,或者用假设法设未知数,用方程解决,当题目中出现“两次分率对应的单位‘1’不同”时,可以先求出第一次操作后的量,再以这个量作为新的单位“1”进行第二次计算。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