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为什么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六年级数学中,分数的乘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为后续学习分数的除法、百分数等内容奠定基础,还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意义,是提升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
分数乘法的意义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二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计算12×34,既可以理解为求12的34是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求4个34相加的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种意义更为常见,一根绳子长12米,用去了它的34,用去了多少米?”列式就是12×34,理解这一点后,就能更好地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为两种情况:分数与整数相乘,以及分数与分数相乘,分数与整数相乘时,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25×3=6×35=65=115,这里的“能约分的先约分”很重要,可以简化计算过程,避免最后结果过于复杂,而分数与分数相乘时,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同样能约分的要先约分,23×45=815,这里分子2和5没有公因数,分母3和4也没有公因数,所以直接相乘即可;再如,34×910=2740,但计算时可以先约分,3和10没有公因数,但4和9有公因数1,所以直接计算2740,或者写成34×910=3×92×10×2=2740(虽然这里无法约分,但展示了约分的思路)。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分数乘法的计算步骤,我们可以通过表格来对比两种情况的计算方法:
| 计算类型 | 计算法则 | 示例 | 计算过程 |
|---|---|---|---|
| 分数与整数相乘 | 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能约分先约分 | 25×3 | 2×35=65=115 |
| 分数与分数相乘 | 分子相乘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能约分先约分 | 23×45 | 2×43×5=815 |
在计算分数乘法时,需要注意几个常见问题:一是约分的时机,通常在分子分母相乘之前进行,这样可以简化计算;二是结果的处理,如果是假分数,一般要化成带分数,但题目未特别要求时也可以保留假分数形式;三是“1”与任何分数相乘都等于原分数,这是分数乘法中的一个重要性质。
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购物时,“一件衣服原价300元,打七折后多少钱?”打七折就是原价的70%,列式为300×70%=300×710=210元,再比如,“修一条路,甲队修了全长的25,乙队修了甲队的34,乙队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列式就是25×34=620=310,通过这些实际问题,可以体会到分数乘法的实用价值,让数学学习更有意义。
为了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建议同学们多做练习,尤其是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题目,同时要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避免因粗心导致错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多联系生活实际,就能轻松学好这部分内容。
相关问答FAQs
-
问:分数乘法中,为什么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答:这是由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决定的,34×25表示34的25是多少,也就是把34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34可以看作是3个14,1个14的25是110,所以3个14的25就是3×110=310,而34×25=3×24×5=620=310,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说明分子相乘、分母相乘是正确的。 -
问:计算分数乘法时,一定要先约分吗?能不能先算出结果再约分?
答:两种方法都可以,但通常建议先约分再计算,因为先约分可以使分子和分母的数字变小,简化计算过程,减少计算量,尤其是在分子和分母较大时,先约分能有效避免复杂的乘法运算,降低出错概率,计算1827×1624,如果先约分,1827=23,1624=23,所以23×23=49;如果先计算,1827×1624=288648,再约分288648=49,虽然结果相同,但先约分更简便。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