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大海啊故乡教案

大海啊故乡教案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01日 03:54:44学习资源64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大海啊,故乡》,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对大海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

    大海啊故乡教案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聆听、演唱、分析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在塑造音乐形象中作用的理解。

  3.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如前倚音)、节奏型(如切分节奏)等演唱技巧,并能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正确的演唱技巧演唱《大海啊,故乡》,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 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其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歌曲中一些装饰音(如前倚音)和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与演唱,以及在演唱中体现出歌曲的情感起伏和细腻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大海的视频短片,展示大海的波澜壮阔、潮起潮落以及人们在海边的生活场景等。
  2. 提问学生:“看到大海,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大海的印象和情感体验,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与大海相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

(二)歌曲介绍(2分钟)

  1. 向学生介绍歌曲《大海啊,故乡》的创作背景:这首歌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王立平词曲,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当时创作者怀着对大海的深厚情感,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 简单提及歌曲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力,很多人都会唱这首歌,它成为了表达思乡情怀的经典之作。

(三)初听歌曲(5分钟)

  1. 播放《大海啊,故乡》的音频,要求学生安静聆听,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 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是快还是慢?
    •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欢快、抒情还是激昂?
    •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独唱)
  2. 听完歌曲后,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和补充:歌曲速度适中,情绪抒情,采用独唱的形式,整体给人舒缓、深情的感觉,仿佛在缓缓诉说着对大海故乡的眷恋。

(四)复听歌曲并分析(7分钟)

  1. 再次播放歌曲,要求学生边听边轻轻打节拍,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2.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歌曲中有没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节奏型或者让你印象深刻的节奏部分?”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如“小时候妈妈对我讲”中的“时候”二字处的节奏),并在黑板上写出该节奏型,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练习这个节奏型,体会它在歌曲中营造的摇曳感和不稳定感,使歌曲更具动感和韵味。
  3.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特点,教师在钢琴上弹奏歌曲的旋律片段,让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旋律的起伏,提问学生:“旋律的走向是向上居多还是向下居多?这样的旋律走向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分析出旋律多为平稳进行,偶尔有小幅度的起伏,如“大海啊大海”部分旋律逐渐上扬,表达了对大海的呼唤和向往,而整体平稳的旋律则如同海浪的轻轻起伏,给人一种舒缓、亲切的感觉,契合了歌曲抒情的风格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学唱歌曲(15分钟)

  1. 发声练习(3分钟)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如深呼吸、哼鸣练习等,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像闻花香一样吸气,均匀地呼气,让声音自然、流畅地发出,为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大海啊故乡教案

  2. 分段学唱(10分钟)
    •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先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唱轻声哼唱旋律,然后加入歌词演唱,对于有装饰音(如前倚音)的音符,如“海”字上的前倚音,教师要示范演唱,强调其演唱方法,即前面的小音符要轻、短、快地唱出,突出主要音符,使学生体会到装饰音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修饰作用,让歌曲更具韵味。
    • 教唱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和音准问题,对于较难的乐句,如“海边出生海里成长”这句,可让学生多练习几遍,拆分节奏进行练习,如“海边 出生 海里 成长”,先分别拍手读节奏,再加入旋律演唱。
    • 按照同样的方法教唱第二段歌词,提醒学生对比两段歌词在情感表达上的细微差别,第二段歌词在情感上更加深沉、浓烈,表达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不愿离去的情感。
  3. 完整演唱(2分钟)

    在学生分段学唱熟练后,让学生跟随伴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通过手势、表情等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速度、节奏、力度和情感表达,要求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像诉说故事一样将歌曲中的情感传达出来。

(六)歌曲处理与情感表达(8分钟)

  1. 速度与力度处理(3分钟)
    • 提问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速度和力度来更好地表达情感,那么在《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中,哪些部分可以加快速度或减慢速度,哪些地方可以加强或减弱力度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 教师进行归纳和示范:例如在“大海啊大海”这部分,可以适当放慢速度,加强力度,以突出对大海的深情呼唤;而在“小时候妈妈对我讲”这部分,可以稍加快速度,用轻柔的力度演唱,表现出回忆童年时的温馨与亲切。
  2. 情感表达引导(3分钟)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大海边,面对辽阔的大海,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带着这种情感再次演唱歌曲,教师在旁边用语言引导学生的情感,如“想象着远方的故乡,那里有我们熟悉的人和事,我们的声音要传递出对它的眷恋”等,让学生在演唱中更好地融入情感。

  3. 小组演唱与评价(2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演唱,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演唱的准确性(音准、节奏)、情感表达(是否真挚、有层次)、声音效果(是否自然、圆润)等方面,教师在各小组评价后进行归纳和补充,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

(七)拓展延伸(5分钟)

  1. 不同版本欣赏(3分钟)

    播放不同演唱者(如童声版、通俗歌手版、美声歌手版等)演唱的《大海啊,故乡》,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不同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下歌曲的魅力和情感差异,提问学生:“哪种版本给你们的感觉最深刻?为什么?”引导学生从音色、演唱技巧、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创作改编(2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对《大海啊,故乡》进行简单的创作改编,可以是改变歌词(如将“大海”换成其他故乡的元素,如“高山”“草原”等),也可以是改变演唱形式(如将独唱改为合唱,设计简单的和声部分)等,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改编后的作品,并简要说明改编思路和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大海啊故乡教案

(八)课堂归纳(2分钟)

  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节奏特点、旋律特点、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要点。
  2. 强调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通过演唱《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我们不仅学会了歌唱技巧,更体会到了歌曲中蕴含的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用心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用音乐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九)布置作业(3分钟)

  1. 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演唱《大海啊,故乡》,熟练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并将演唱过程录制下来,下次课进行分享交流。
  2. 让学生搜集一首与思乡主题相关的其他歌曲,下一节课进行介绍和分享,说说自己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以及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钢琴、《大海啊,故乡》音频及视频资料、相关乐谱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在演唱《大海啊,故乡》时,如何更好地把握装饰音的演唱?

解答:装饰音在歌曲中起着重要的修饰作用,能让歌曲更具韵味。《大海啊,故乡》中的前倚音(如“海”字上的前倚音)演唱时要注意前面的小音符要轻、短、快地唱出,不要过于拖沓,且要突出主要音符,可以通过单独练习装饰音部分,先放慢速度,找准感觉后再按照原速演唱,要多听教师的示范演唱,模仿其发音和韵味,反复练习,就能逐渐把握好装饰音的演唱,使歌曲更加生动感人。

问题2:除了课堂上学到的节奏和旋律分析方法,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一步理解《大海啊,故乡》的音乐特点?

解答:可以在课后多听不同版本的《大海啊,故乡》,感受不同演唱者对歌曲节奏、旋律的处理方式以及情感表达的差异,从中汲取经验,还可以尝试将歌曲的旋律用乐器(如竖笛、口琴等)演奏出来,在演奏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旋律的走向和节奏的韵律,阅读一些关于音乐欣赏和分析的书籍或文章,了解音乐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再将其运用到对这首歌的分析中,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音乐特点,与同学、老师或音乐爱好者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也能拓宽思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xuexiziyuan/396.html

分享给朋友:

“大海啊故乡教案” 的相关文章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读写“盂、孰、汝”等生字,理解“辩斗、沧沧凉凉、探汤”等词语的意思。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7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和心情变化。 能够仿照“又( )又( )”的句式说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上文归纳、反思与评价。 熟练运用各种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解决实际科学问题。 掌握常见科学...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能准确说出其名称和基本特征。 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如相同大小的图形可以组合成新的图案。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能够仔细分辨不同图形...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了解其外形特征、颜色和味道。 技能目标: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水果的特点,并尝试给水果去皮、切块等简单操作。 情感目标:...

观后感作文

观后感作文

光影之间,感悟人生百态 初入影境,情韵渐生 当银幕亮起,仿若开启了一扇通往别样世界的大门,影片伊始,那精心雕琢的画面便如磁石般吸引着我的目光,主角登场,其举手投足间尽显独特气质,或沉稳内敛,或灵动俏皮,瞬间就将我带入到故事所设定的情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