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享发现 > 雕虫小技成语

雕虫小技成语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15日 15:39:37分享发现59

雕虫小技”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析:

雕虫小技成语

成语 雕虫小技
拼音 diāo chóng xiǎo jì
释义 原指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后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或文字技巧。“雕”指雕刻,“虫”指古代汉字中像鸟虫形状的字体——虫书。
出处 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法言·吾子》:“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此处扬雄以“雕虫篆刻”自谦少年时所写的辞赋,认为这些是细微末节的小技,壮夫应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唐代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亦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进一步将此语用于自谦文章不足观。
用法 偏正式结构,可作主语、宾语,多含贬义或自谦意味。“这些玩意儿,尽是些雕虫小技,不过解闷消闲。”(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近义词 雕虫篆刻、片长薄技、薄技在身。
反义词 雄才大略、如椽大笔、经天纬地。

成语典故与历史背景

  1. 扬雄的自省:西汉学者扬雄早年热衷辞赋创作,如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撰写《甘泉赋》,但后来他转变态度,认为辞赋虽华丽却缺乏实用价值,如同雕刻虫书般琐碎,遂在《法言》中提出“壮夫不为”的观点,强调应追求五经儒学等大道。

  2. 李浑与魏收的对比: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李浑负责修订《麟趾格》,曾对同僚魏收说:“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意为魏收擅长辞赋(虫书技艺),而自己精通国家典章制度。

  3. 李白的自谦:唐代诗人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以“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谦称自己的诗作,表达对韩朝宗的敬重。

成语辨析与应用

  1. 与“片长薄技”的区别:“雕虫小技”多用于自谦,实际技能可能较高(如李白自称);而“片长薄技”则强调技能浅薄,常含贬义。

  2. 现代用法示例

    雕虫小技成语

    • 贬义:他只会些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
    • 自谦:这是我的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文化内涵与启示

  1. 谦逊精神:即便才华如李白,仍以“雕虫小技”自谦,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满招损,谦受益”的处世哲学。

  2. 辩证看待技能:扬雄否定辞赋的实用价值,反映了古代儒家“重道轻文”的思想;而今可引申为提醒人们勿沉迷细节,应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就。

常见误区

  1. 误用为中性或褒义:需注意其含贬义或自谦色彩,不可用于夸赞他人技能高超。

  2. 混淆“虫书”含义:“虫”并非指昆虫,而是特指古代一种艺术字体,如鸟虫书。

FAQs(常见问题解答)

雕虫小技成语

  1. :如何区分“雕虫小技”和“鬼斧神工”?
    :两者均与技艺相关,但“雕虫小技”强调微小、琐碎的技能,含贬义或自谦;而“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精湛,近乎自然造化,为褒义词。

  2. :能否用“雕虫小技”形容科技领域的创新?
    :若创新成果影响深远,则不宜使用;若指次要技术或细节优化,可借用其“微不足道”之意,但需注意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fenxiangfaxian/5281.html

标签: 雕虫小技
分享给朋友:

“雕虫小技成语” 的相关文章

通的成语

通的成语

浩如烟海的汉语词汇中,“通”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适用性,构成了众多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也深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下将详细列举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含有“通”字的成语: 序号 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是汉语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这些成语大多源自古代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形式,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和教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其解释:...

二尺长的吹火筒 只有一个心眼

二尺长的吹火筒 只有一个心眼

尺长的吹火筒,这一传统工具,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用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不仅是古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器具,更因其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构造,成为了人们口中寓意深远的俗语来源。“二尺长的吹火筒——只有一个心眼”,这句歇后语以形象的...

对着墙壁流泪 独自悲伤

对着墙壁流泪 独自悲伤

生活的某个角落,有时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房间里,对着墙壁流泪,那无声滑落的泪水,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哀伤与孤独,在这寂静的空间里,独自悲伤悄然蔓延。 场景描述 情感剖析 可能的触发原因 昏暗...

棒槌里插针 粗中有细

棒槌里插针 粗中有细

槌里插针——粗中有细,这句歇后语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生活中一种看似矛盾却和谐统一的现象:在粗犷或不经意的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细腻与精巧,它不仅是语言的智慧结晶,更是对人性、性格乃至生活哲学的一种深刻洞察。 棒槌里插针的意象解析 “棒槌”...

关公走麦城 骄必败

关公走麦城 骄必败

公走麦城——骄必败,这一歇后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与人生哲理,它不仅仅是对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这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更是对人性中骄傲自满情绪导致失败的深刻反思,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一歇后语的含义、历史背景、现代启示以及相关FA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