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刀赴会成语
单刀赴会”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字面意思是“只带一把刀前往赴会”,比喻一个人独自冒险赴约,常用来赞颂赴会者具备非凡的胆识与智谋,以下是关于“单刀赴会”的详细解析:
项目 | 详情 |
---|---|
拼音 | dān dāo fù huì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
结构 | 偏正式 |
年代 | 古代 |
近义词 | 匹马单枪、单人独马 |
反义词 | 群策群力、众志成城(虽非严格反义,但表达集体行动之意) |
成语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后逐渐瓦解,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要求归还荆州,但刘备以各种理由推脱,孙权派吕蒙夺取荆州三郡,刘备则派关羽驻守益阳,双方对峙,为避免联盟彻底破裂,鲁肃提出与关羽谈判,并设下埋伏,企图趁机扣押关羽,双方约定各驻兵马百步之外,仅带少数随从赴会。
关羽的应对
关羽明知东吴有杀机,仍独自赴会,仅带十余名亲随,在宴会上,鲁肃多次提及荆州归属问题,关羽以“饮酒不谈国事”为由回避,随后,关羽突然拉住鲁肃,以“醉酒”为由将其带至江边,迫使东吴士兵不敢动手,关羽安全返回,东吴未能得逞。
成语寓意
“单刀赴会”并非简单的冒险行为,而是基于对全局的深刻理解与对突发情况的充分考量,要实现单刀赴会,需兼具三重素质:其一为过人勇气,方能无所畏惧地赴会;其二为超凡智慧,才能想到单刀赴会之策;其三为绝对实力,方能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从容应对,单刀赴会看似简单,实则需以过硬素质为根基,勇气、智慧与实力缺一不可。
成语用法
“单刀赴会”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用于描述一个人独自面对危险或复杂局面的情景。“他单刀赴会,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谋,成功化解了危机。”
文化内涵
“单刀赴会”不仅体现了关羽的英勇无畏和忠诚义气,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于信义和勇武的崇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羽被尊为“武圣”,他的形象和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忠义和勇猛的象征,而“单刀赴会”这一成语,更是将关羽的英勇形象和忠义精神凝练于一词之中,成为后人敬仰和学习的典范。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单刀赴会”这一成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困难或危险面前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的人,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要具备过人的勇气、智慧和实力,才能化险为夷、取得成功。
相关问答FAQs
“单刀赴会”中的“单刀”指的是什么?
答:“单刀赴会”中的“单刀”指的是一把刀,这里用来象征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单刀赴会”这个成语有什么寓意?
答:“单刀赴会”寓意着赴会者具备非凡的胆识与智谋,它强调在面对危险或复杂局面时,要有过人的勇气、超凡的智慧和绝对的实力,才能化险为夷、取得成功,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于信义和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