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享发现 > 大同小异成语

大同小异成语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16日 05:18:55分享发现72

大同小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tóng xiǎo yì,意思是大体相同,略有差异,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天下》。

大同小异成语

成语来源与典故

在《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其大意是说,从大的方面看事物之间有共同点,但从小的方面看又存在差异,这被称为小同异;而万物都有完全相同和完全相异的方面,这是大同异,后人根据这一思想引申出了“大同小异”这个成语。

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与惠施相关的故事,惠施是战国时期宋国人,曾在魏国担任相国,他学识广博,能言善辩,对哲学很有研究,提出了“合同异”说,他认为世上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也没有绝对的区分,比如太阳刚升到正中就偏斜,万物即起即灭,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从大的方面来看,事物之间没有多大区别,这就是小同异;而万物完全相同又完全相异,就是大同异,在他看来,大同中有小异,小同中有大异,反之亦然,惠施的这种观点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也为“大同小异”这个成语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内涵。

大同小异成语

成语用法与示例

“大同小异”属于联合式结构的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常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情况。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凝圆寺》:“惠生在乌场国二年,西胡风俗,大同小异,不能具录。”这句话是说惠生在乌场国待了两年,发现当地的西胡风俗和自己原来所了解的大体相同,只是有一些小的差异,所以就不再详细记录了。
  • 明·郑文康《随身小宝序》:“病间无事,重写此册,题曰‘随身小宝’,与门人小子共之,较之旧抄,不无增添遗落,大同小异。”此处表示重新写的这本书和原来的旧抄本相比,大部分内容是一样的,只是有一些增添和遗漏的地方,也就是大同小异。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说的是侯统领一个,其实如今做官的人,无非与侯统领大同小异罢了。”意思是说其他的官员和侯统领在很多方面都差不多,只是有一些小的差别。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一模一样、神肖酷似、相差无几、相去无几、不相上下、如出一辙、半斤八两、求同存异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事物之间相似度高的意思,但在语义和使用场景上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一模一样”强调完全相同,几乎没有差异;“求同存异”则更侧重于在寻找共同点的同时保留不同点,常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学术讨论等方面。
  • 反义词:迥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壤之别、云泥之别、判若云泥、天差地别等,这些词语表示事物之间差异非常大,完全不同,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天壤之别”则强调两者之间的差距如同天地之间的距离那么大。

成语辨析

“大同小异”与“同中有异”有一定的区别。“大同小异”通常意在强调“同”的一面,即先肯定事物之间的大部分相同之处,然后指出小部分的差异;而“同中有异”则更强调“异”的一面,着重突出在看似相同的事物中存在的不同点。

大同小异成语

文化内涵与启示

“大同小异”这个成语体现了一种辩证的思维观念,它认识到事物之间既存在着共性,又有个性差异,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观念提醒我们,在看待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看到它们的共同点,以便更好地进行分类和归纳;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体之间的差异,因为即使是微小的差异,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大家的学习目标和基本过程是大同小异的,老师在教学时,既要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求进行授课,又要关注个别学生的特殊差异,因材施教,又如在文化交流中,不同地区的文化可能有大同小异之处,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和比较,发现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文化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fenxiangfaxian/5413.html

分享给朋友:

“大同小异成语” 的相关文章

风箱里的老鼠 两头受气

风箱里的老鼠 两头受气

生活的舞台上,有些角色仿佛被命运捉弄,陷入了一种尴尬而无奈的境地,恰如那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这一形象生动的歇后语,蕴含着无尽的辛酸与无奈,让人不禁为之叹息。 风箱里老鼠的困境剖析 情境描述 具体表现 心理感受...

大晴天打伞 多此一举

大晴天打伞 多此一举

炎炎烈日之下,或是晴朗无云的大晴天里,人们通常会选择轻装上阵,享受阳光的温暖与明媚,偶尔也能看到一些人手持雨伞,悠然自得地行走在街头巷尾,这一幕往往引人侧目,甚至引发议论:“大晴天打伞,岂不是多此一举?”但细细想来,这背后或许藏着不为人知的...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贪得无厌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贪得无厌

着碗里瞧着锅里 —— 贪得无厌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能目睹这样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有些人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已然到手的诸多好处,就如同稳稳端着手中的饭碗,津津有味地吃着里面的饭菜,那副满足的模样仿佛所拥有的一切都已足够;可与此同时...

吃了馒头就蒜 家常便饭

吃了馒头就蒜 家常便饭

中华大地的饮食文化长河中,“吃了馒头就蒜——家常便饭”这句俗语,宛如一颗质朴的明珠,镶嵌在民间生活的画卷里,熠熠生辉,它所描绘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食材搭配,更是无数普通家庭日复一日、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承载着岁月的温情、地域的风情以及人们对生...

关公走麦城 骄必败

关公走麦城 骄必败

公走麦城——骄必败,这一歇后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与人生哲理,它不仅仅是对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这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更是对人性中骄傲自满情绪导致失败的深刻反思,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一歇后语的含义、历史背景、现代启示以及相关FAQs。...

关于动物的成语

关于动物的成语

汉语的丰富词汇中,与动物相关的成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成语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动物的特性和行为,还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类社会中的现象或人的品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于动物的成语及其解释: 序号 成语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