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在农业教育与科研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以下是对四川农业大学的详细介绍:
学校概况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四川农业大学
- 外文名: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简称:川农大、川农(SAU)
- 创办时间:1906年
-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 校训: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
- 校歌:《相聚在桂花飘香的时候》
- 校庆日:9月6日
- 地址:雅安校本部(四川省雅安市新康路46号)、成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都江堰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 院校代码:10626
- 学校类型:公立大学
- 属性:“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1计划”、省属重点大学、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主招生
-
历史沿革
- 前身: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
- 发展历程: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命名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
办学条件
-
院系设置
- 学院:设有学院27个,包括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林学院、园艺学院、风景园林学院、资源学院、环境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等。
- 研究所:设有研究所4个,如水稻研究所、小麦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所等。
-
专业设置
- 本科招生专业:76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 部分专业示例:农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园艺、风景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务管理等。
-
师资力量
- 教职工人数:教职工3440人,其中教授481人、副教授611人;博士生导师379人、硕士生导师899人。
- 高层次人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1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等。
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
-
学科建设
- 国家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作物遗传育种等。
- “双一流”建设学科:作物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其他优势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ESI排名世界前1‰,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11个学科ESI排名世界前1%。
-
科研成果
- 获奖情况: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等。
- 科研平台: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等。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院校: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包含港澳台)的100多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 合作项目:共签署了18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了“2+2”“3+1”“3+1+X”“4+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
- 荣誉与认证: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曾被国家6部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工作单位。
校园文化与精神
- 川农大精神:“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 校风:勤奋朴实、孜孜以求。
- 治学理念: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
知名校友与教师
- 知名校友:杨开渠、江竹筠、周开达、荣廷昭、颜济等。
- 知名教师:荣廷昭、周开达、邱祥聘、杨凤、吴德、李仕贵、陈学伟等。
相关问答FAQs
-
问:四川农业大学是几本院校?
- 答: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本院校,作为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本科一批招生。
-
问:四川农业大学有哪些优势专业?
- 答:四川农业大学的优势专业主要集中在农业相关领域,如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园艺等,学校的作物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作物遗传育种等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学校还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