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六级分数分配各题型分值及占比是怎样的?
2017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分数分配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写作、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翻译,各部分分值占比不同,总分为710分,具体来看,写作部分占15%,即106.5分;听力理解占35%,即248.5分;阅读理解占35%,即248.5分;翻译部分占15%,即106.5分,每个部分的题型和评分细则有所不同,以下将详细展开说明。
写作部分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短文,体裁包括议论文、说明文或应用文等,字数通常在120-180词之间,评分标准主要依据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结构清晰性和词汇句式多样性,内容需紧扣主题,逻辑连贯;语言表达需避免语法错误,用词恰当;结构上应有明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句式可适当运用复杂句或从句以提升语言层次,写作部分采用人工阅卷,两位独立评分员给出的平均分即为最终得分,若分数差较大,则由第三位评分员裁定。
听力理解部分包括长对话、听力篇章和讲座/讲话三种题型,共25道题,考试时长约25分钟,长对话占2篇,每篇后有4个问题;听力篇章占3篇,每篇后有3-4个问题;讲座/讲话占3篇,每篇后有3-4个问题,每道题的分值相同,答对一题得7.1分,总分248.5分,听力材料语速约为每分钟130-150词,内容涉及日常对话、学术讲座或新闻报道等,考生需在播放录音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并准确匹配选项,录音结束后会回收答题卡1,因此考生需边听边涂卡。
阅读理解部分分为词汇理解、长篇阅读和仔细阅读三个模块,共30道题,考试时长40分钟,词汇理解为选词填空,一篇约200词的文章中挖出10个空,要求从15个备选单词中选出10个填入,每题3.55分,共35.5分;长篇阅读为信息匹配,一篇较长文章(约1000词)后附10个句子,需找出每个句子对应的段落,每题7.1分,共71分;仔细阅读为2篇传统阅读理解,每篇5道题,每题14.2分,共142分,阅读部分注重考查考生对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归纳及词义推测等能力,建议考生先仔细阅读后匹配信息,最后完成选词填空,以提高答题效率。
翻译部分要求考生将一段约140个汉字的中文段落翻译成英文,考试时长30分钟,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现象等主题,评分标准包括语言准确性(语法、词汇)、内容完整性(信息点覆盖)和表达流畅性(句式自然连贯),翻译需避免逐字直译,应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英语的惯用表达方式,中文的主动语态可适当转换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或通过增减连词使句子逻辑更清晰,翻译部分同样采用人工阅卷,评分细则与写作部分类似,强调内容与语言的双重质量。
为帮助考生更直观了解各部分分值分布,以下表格汇总了2017年六级考试的分值结构:
考试部分 | 分值占比 | 题量 | 题型说明 | 对应分值 |
---|---|---|---|---|
写作 | 15% | 1篇短文 | 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120-180词) | 5分 |
听力理解 | 35% | 25道题 | 长对话+听力篇章+讲座/讲话 | 5分 |
阅读理解 | 35% | 30道题 | 选词填空+信息匹配+仔细阅读 | 5分 |
翻译 | 15% | 1段翻译 | 中译英(约140汉字) | 5分 |
总计 | 100% | 106题 | 710分 |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根据分值占比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听力与阅读占比较高(共70%),需重点练习;写作与翻译虽占比较低,但短期内可通过模板和句式积累快速提分,历年真题的训练至关重要,尤其是听力部分需熟悉不同口音和语速,阅读部分需掌握快速定位信息的方法,翻译部分需积累中国特色词汇的表达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六级考试延续了之前的题型和分值结构,与现行考试政策基本一致,因此上述分配规则对当前备考仍具有参考价值,考生在备考时应结合最新考试大纲,关注题型微调,例如阅读部分的选词填空可能侧重对词汇辨析能力的考查,翻译部分可能增加对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要求,通过系统训练和针对性强化,考生可有效提升各部分得分,最终实现理想的总分目标。
相关问答FAQs:
-
问:六级考试中,听力部分如果某道题没听清,是否会影响后续题目的作答?
答:听力部分录音是连续播放的,且每段材料只播放一遍,若某道题未听清,建议果断跳过,专注于后续内容,避免因纠结一题而错过更多信息,平时训练可通过“精听+泛听”结合的方式提升听力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例如精听时逐句复述,泛听时抓取关键词。 -
问:六级翻译中遇到中国特色词汇(如“小康社会”“一带一路”)时,应如何处理?
答:对于中国特色词汇,优先采用官方或权威译法,小康社会”译为“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一带一路”译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若遇到无固定译法的词汇,可采用“直译+解释”的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译为“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平时备考需积累《中国日报》等英文媒体中的高频表达,确保翻译准确性和专业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