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教案,如何突破通分难点让学生轻松掌握?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教案,如何突破通分难点让学生轻松掌握?

shiwaishuzidu2025年10月01日 04:00:29学习资源34

,学生在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需要通过通分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从而进行计算,这一知识点不仅考验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还涉及通分、约分等技能的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化异为同”的转化过程,体验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细致的计算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通分和计算。
  • 难点:理解通分的必要性,灵活运用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以及计算结果的约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复习旧知
    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式:$\frac{1}{5} + \frac{2}{5}$、$\frac{3}{4} - \frac{1}{4}$,指名学生计算并说明算理(分母相同,分子直接相加减)。
  2. 创设情境
    展示生活场景:小明喝了一杯水的$\frac{1}{2}$,小红喝了同一杯水的$\frac{1}{3}$,两人一共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frac{1}{2} + \frac{1}{3}$,提问:“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1. 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 让学生用圆形纸片分别表示$\frac{1}{2}$和$\frac{1}{3}$,尝试通过折纸找出两个分数的“相同份数”。
    • 引导学生发现:将圆片平均分成6份(2和3的最小公倍数),$\frac{1}{2}$变成$\frac{3}{6}$,$\frac{1}{3}$变成$\frac{2}{6}$,此时分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frac{3}{6} + \frac{2}{6} = \frac{5}{6}$。
  2. 抽象概括,总结方法
    • 结合操作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将分母化成相同),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 强调:通分时一般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例题讲解,规范步骤

例1:计算$\frac{2}{3} + \frac{5}{6}$
步骤

  1. 通分: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frac{2}{3} = \frac{2 \times 2}{3 \times 2} = \frac{4}{6}$。
  2. 计算:$\frac{4}{6} + \frac{5}{6} = \frac{9}{6}$。
  3. 约分:$\frac{9}{6} = \frac{3}{2}$(或写成$1\frac{1}{2}$)。

例2:计算$\frac{5}{8} - \frac{1}{6}$
步骤

  1. 通分:8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4,$\frac{5}{8} = \frac{5 \times 3}{8 \times 3} = \frac{15}{24}$,$\frac{1}{6} = \frac{1 \times 4}{6 \times 4} = \frac{4}{24}$。
  2. 计算:$\frac{15}{24} - \frac{4}{24} = \frac{11}{24}$(结果已是最简分数)。

易错点提醒

  • 通分时,分子分母要同时乘相同的数(非0)。
  • 计算后要检查是否需要约分(如$\frac{9}{6}$需约分,$\frac{11}{24}$无需约分)。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 基础练习(直接通分计算):

    • $\frac{1}{4} + \frac{2}{3}$ = $\frac{3}{12} + \frac{8}{12} = \frac{11}{12}$
    • $\frac{3}{5} - \frac{1}{10}$ = $\frac{6}{10} - \frac{1}{10} = \frac{5}{10} = \frac{1}{2}$
  2. 提升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一根绳子长$\frac{4}{5}$米,第一次用去$\frac{1}{3}$米,第二次用去$\frac{1}{4}$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
    列式:$\frac{1}{3} + \frac{1}{4} = \frac{4}{12} + \frac{3}{12} = \frac{7}{12}$(米)。

  3. 拓展练习(简便运算):
    $\frac{1}{2} + \frac{1}{4} + \frac{1}{8}$(引导学生逐步通分计算)。

(五)课堂小结,梳理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1. 通分:找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异分母化为同分母。
  2. 计算: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3. 约分:结果化为最简分数(假分数可化为带分数)。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通过操作活动和实例探究,学生较好地理解了“通分”的必要性,能按照步骤正确计算。
  2. 改进方向:部分学生对最小公倍数的求解不够熟练,需加强通分前的专项训练;可增加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解答:因为分数的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不同时,每一份的大小不同(如$\frac{1}{2}$的“1份”大于$\frac{1}{3}$的“1份”),无法直接相加减,只有将分母化成相同(即每一份的大小相同),才能直接计算分子。

问题2:通分时如何快速找到最小公倍数?
解答:常用的方法有:

  1. 列举法: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找出最小的公共倍数(如6的倍数:6,12,18…;8的倍数:8,16,24…,最小公倍数是24)。
  2. 短除法: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将所有质因数相乘(如6=2×3,8=2×2×2,最小公倍数=2×2×2×3=24)。
  3. 特殊情况: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如3和6),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如果互质(如2和3),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相乘。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xuexiziyuan/15755.html

分享给朋友: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教案,如何突破通分难点让学生轻松掌握?” 的相关文章

通报批评范文

通报批评范文

关于对[姓名]违规行为的通报批评 事件基本情况 时间 地点 涉及人员 具体行为描述 [具体年月日及时段] [详细地点] [姓名]等 在[具体工作场景或活动场景]中,[姓名]违反了[具体规章制度名...

名著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初识祥子——梦想与希望的交织 当我翻开《骆驼祥子》这本书,仿佛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与苦难的旧北平,祥子,一个年轻力壮、怀揣梦想的人力车夫,就这样鲜活地出现在我眼前,他来自农村,带着朴实与坚韧,一心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买...

青铜葵花读后感

青铜葵花读后感

苦难中绽放的爱与坚韧 《青铜葵花》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城市女孩葵花与乡村男孩青铜在苦难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故事,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读后感。 人物塑造:苦难中的坚韧与美好 青铜:一个善良、勇敢且坚韧的...

读后感

读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初识平凡世界 当翻开《平凡的世界》,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另一个时代的大门,作者路遥用细腻而宏大的笔触,描绘了中国陕北农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画卷,书中的人物,如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等,一个个鲜活地跃然纸上,他们...

高考作文多少分

高考作文多少分

高考作文的分值 不同省份的高考作文满分分值有所不同,但大多数省份语文高考作文满分为60分,在江苏、浙江等省份,作文满分是60分;而像北京、天津等地,作文满分也是60分,有些省份可能会根据当地高考政策和试卷结构设置略有差异,但整体上60分是...

2006年高考作文

2006年高考作文

2006 年高考作文(全国卷Ⅰ):一只乌鸦学会了老鹰的声音,但未学会其捕食本领,结果饿得奄奄一息,狐狸嘲笑它,乌鸦反驳后点明“模仿虽然能一时提高成绩,但创新才能带来真正的进步”的道理。 |----|----| |开头|通过乌鸦学老鹰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