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教案
《大象的耳朵》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认识“扇、慢”等8个生字,会写“扇、户”等7个字,掌握“扇子”“遇到”等词语。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感叹句。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观察、比较、朗读等多种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内心的变化过程。
- 借助图文对照,学习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白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要学会尊重事实,做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 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 教学难点
- 体会大象从“不安”到“坦然”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 仿照课文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大象的想法和做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2分钟)
- 播放一段关于大象的短视频,视频中突出大象大大的耳朵,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动物呀?它的耳朵有什么特点呢?”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大象的耳朵》,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强调“扇、似、根”等易错字的读音。
- 交流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小窍门,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8分钟)
- 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大象的耳朵讲了一件什么事?
-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补充,帮助学生概括出:大象因为耳朵大,被小兔子、小羊、小鹿等小动物质疑,于是想办法把耳朵撑起来,最后又放下耳朵,明白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划分自然段,并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归纳,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大象耳朵的特点。
- 第二部分(第2 8自然段):讲述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的质疑以及大象把耳朵撑起来的过程。
- 第三部分(第9 13自然段):描写大象放下耳朵后的感受,明白道理。
(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20分钟)
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提问:“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大象的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耷拉”一词的意思,并通过做动作,体会大象耳朵的状态。
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大象耳朵的特点,突出“像扇子似的”“耷拉着”等词语。
学习第二部分(第2 8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第2 8自然段,思考:有哪些小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疑问?它们是怎么说的?大象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文中小动物说的话和大象的心理活动及做法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小动物们的话,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练读,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重点指导读出小兔子的好奇、小羊的惊讶、小鹿的怀疑等语气,以及大象内心的不安。
引导学生思考:大象为什么要把耳朵撑起来呢?它是怎么撑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大象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理解大象的做法,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后,会遇到哪些麻烦呢?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学生汇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理表达。
学习第三部分(第9 13自然段)
过渡: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后,真的就舒服了吗?它最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9 13自然段,找出答案。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大象放下耳朵的原因,感受它从“不安”到“坦然”的心理变化。
指导学生朗读第9 13自然段,重点读好大象说的“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体会大象此时的心情和明白的道理。
(五)归纳全文,拓展延伸(5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教师归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做最真实的自己。
- 拓展延伸: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比如盲目跟风、模仿别人却不适合自己等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进一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六)指导书写(10分钟)
-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扇、户、兔、安、根、痛、最。
-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笔画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要点,如“扇”字的结构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撇捺的舒展;“户”字的点要在竖的左边,不要写在竖的右边;“兔”字的撇要写得短而有力,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等。
-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 5遍,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 选取部分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书写水平。
(七)布置作业(5分钟)
- 把《大象的耳朵》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注意讲清楚故事的经过和大象的心理变化。
-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大象及相关动物的图片
教学板书设计
段落 | 大象心理变化 | |
---|---|---|
第1自然段 | 大象耳朵大,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 |
第2 8自然段 | 小动物质疑耳朵大,大象不安,用竹竿撑起耳朵 | 不安 |
第9 13自然段 | 大象放下耳朵,觉得舒服,明白道理 | 坦然 |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象的心理变化?
解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大象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描写大象心理活动的语句,如“大象也不安起来”“大象的耳朵撑起来了……可是,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等,引导学生体会大象从最初的不在意到后来的不安,再到最后的坦然这一心理过程,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大象和小动物们,通过朗读对话,深入体会大象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果自己处于大象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大象的心理变化。
问题2: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故事的复述和拓展?
解答:对于故事的复述,可以先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顺序,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线索,如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将故事的主要情节串联起来进行复述,在复述过程中,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语言和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复述的框架或示例,让学生模仿练习,然后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复述,对于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大象没有放下耳朵,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者让学生想象其他动物看到大象放下耳朵后会说些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