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如何突破重难点?
,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以及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计算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混合运算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小组合作学习单
- 学生预习:回顾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分数四则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5分钟)
- 情境创设: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情境——图书角有故事书12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frac{3}{4}$,连环画的本数是科技书的$\frac{1}{2}$,连环画有多少本?
- 列式计算:学生独立列式($120 \times \frac{3}{4} \times \frac{1}{2}$),并说说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 复习回顾: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不同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探究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理解顺序(15分钟)
- 问题迁移:将情境中的数据改为分数——“图书角有故事书$\frac{120}{1}$本(即12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frac{3}{4}$,连环画是科技书的$\frac{1}{2}$,连环画有多少本?”
引导学生列式:$\frac{120}{1} \times \frac{3}{4} \times \frac{1}{2}$,提问:“分数连乘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吗?” - 自主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分数连乘和整数连乘一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变式探究:改变问题——“故事书有120本,比科技书多$\frac{1}{3}$,科技书有多少本?”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式:$120 \div (1 + \frac{1}{3})$,提问:“这个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法,运算顺序是什么?” - 对比总结:结合具体算式(如$\frac{3}{5} + \frac{3}{5} \times \frac{2}{3}$、$(\frac{1}{2} - \frac{1}{3}) \times \frac{6}{5}$),小组讨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对比,归纳总结:
-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不同级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 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三)例题精讲,掌握方法(15分钟)
例1:计算$\frac{4}{9} \div \frac{2}{3} \times \frac{3}{4}$
教学步骤:
- 观算式:同级运算(除法和乘法),从左到右计算。
- 计算过程:$\frac{4}{9} \div \frac{2}{3} = \frac{4}{9} \times \frac{3}{2} = \frac{2}{3}$,$\frac{2}{3} \times \frac{3}{4} = \frac{1}{2}$。
- 强调:除法转化为乘法时,要“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例2:计算$\frac{5}{6} - (\frac{1}{2} + \frac{1}{3}) \times \frac{3}{4}$
教学步骤:
- 确定顺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frac{1}{2} + \frac{1}{3} = \frac{5}{6}$;再算乘法$\frac{5}{6} \times \frac{3}{4} = \frac{5}{8}$;最后算减法$\frac{5}{6} - \frac{5}{8} = \frac{20}{24} - \frac{15}{24} = \frac{5}{24}$。
- 易错点提醒:括号里的要算彻底,计算结果要约分。
例3:简便计算$\frac{7}{8} \times \frac{5}{6} + \frac{7}{8} \times \frac{1}{6}$
教学步骤:
- 观察算式:结构符合乘法分配律$a \times b + a \times c = a \times (b + c)$。
- 应用定律:$\frac{7}{8} \times (\frac{5}{6} + \frac{1}{6}) = \frac{7}{8} \times 1 = \frac{7}{8}$。
- 分数混合运算中,可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四)分层练习,巩固提升(10分钟)
| 练习类型 | 题例 | 设计意图 |
|---|---|---|
| 基础巩固(必做) | $\frac{3}{4} \times \frac{8}{9} \div \frac{1}{3}$ 2. $\frac{2}{5} + \frac{1}{2} \times \frac{4}{5}$ | 巩固运算顺序和基本计算方法 |
| 综合应用(选做) | 一桶油重$\frac{50}{3}$千克,第一次用去$\frac{1}{5}$,第二次用去剩下的$\frac{2}{3}$,还剩多少千克? |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能力 |
| 拓展延伸(挑战) | 计算$[\frac{3}{4} - (\frac{1}{2} + \frac{1}{6})] \div \frac{1}{12}$ | 强化括号运算和逆向思维训练 |
(五)课堂小结,梳理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梳理:运算顺序(同左到右、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计算技巧(约分、转化、运算律)、易错点(运算顺序混淆、忘写倒数、结果未约分)。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二)
一、运算顺序:
1. 同级:从左到右
2. 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
3. 有括号:先小括号,再中括号
二、计算方法:
例1:$\frac{4}{9} \div \frac{2}{3} \times \frac{3}{4} = \frac{4}{9} \times \frac{3}{2} \times \frac{3}{4} = \frac{1}{2}$
例2:$\frac{5}{6} - (\frac{1}{2} + \frac{1}{3}) \times \frac{3}{4} = \frac{5}{6} - \frac{5}{6} \times \frac{3}{4} = \frac{5}{24}$
例3:$\frac{7}{8} \times \frac{5}{6} + \frac{7}{8} \times \frac{1}{6} = \frac{7}{8} \times 1 = \frac{7}{8}$
三、注意:约分、转化、运算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和问题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注重知识的类比迁移和实际应用,教学中需关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深度,特别是含有括号的复杂运算,可通过对比练习强化,对于简便计算,要鼓励学生观察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避免生搬硬套,分层练习设计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但需加强对学困个体的指导,确保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FAQs
问题1:分数混合运算中,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运算顺序混淆”的错误?
解答:可通过“三步法”强化:①“看”——先观察算式中有哪些运算符号,判断是否含有括号;②“定”——根据“同级从左到右、不同级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规则确定运算顺序;③“标”——在算式下方用横线标出先算的部分,如计算$\frac{1}{2} + \frac{1}{3} \times \frac{3}{4}$时,先标出$\frac{1}{3} \times \frac{3}{4}$的部分,设计对比练习(如$\frac{1}{2} \times \frac{1}{3} + \frac{1}{4}$与$(\frac{1}{2} + \frac{1}{3}) \times \frac{1}{4}$),让学生在辨析中巩固顺序。
问题2:在分数混合运算简便计算中,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
解答:通过“结构观察法”引导学生识别算式特征:如是否含有相同因数(如$\frac{2}{5} \times \frac{3}{4} + \frac{2}{5} \times \frac{1}{4}$中的$\frac{2}{5}$)、是否符合乘法分配律的逆用或正用形式,通过“变式训练”,如将$\frac{3}{4} \times \frac{5}{6}$转化为$\frac{3}{4} \times (\frac{1}{2} + \frac{1}{3})$,让学生体会运算律的灵活应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比较不同方法的简便性,培养优化意识,例如计算$\frac{5}{8} \times 7 + \frac{5}{8} \times 3$,既可按顺序算,也可用分配律$\frac{5}{8} \times (7+3)=\frac{25}{4}$,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