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风险,如陌生人、电器、尖锐物品等。
- 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和安全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在面对危险时的应对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 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隐患,如不能跟陌生人走、不随意触摸电器和插座、远离尖锐物品等。
- 教导幼儿正确的求助方式,如向老师、家长或其他可靠成年人求助。
(二)教学难点
- 使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能够准确判断危险并做出正确的反应,将安全知识内化为自觉行为。
- 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心理,在遇到危险时保持冷静,不惊慌失措。
教学方法
-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看到危险场景和安全行为,形成深刻印象。
- 游戏教学法:设计各种有趣的安全游戏,如“我是小交警”“安全拼图”“逃离危险”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
-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如陌生人敲门、在马路上玩耍等,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如何应对危险,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 儿歌故事法:编排简单易懂的安全儿歌或讲述生动有趣的安全故事,如《小熊不跟陌生人走》《小兔子的电器历险记》等,吸引幼儿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
- 教具:安全教育图片、视频资料、电器插座模型、尖锐物品(如剪刀、针等)、玩具电话、警察制服道具、交通信号灯道具、安全标志卡片等。
- 学具:幼儿用的安全拼图、绘画工具、角色扮演道具(如娃娃、玩具汽车等)。
- 环境布置:在教室周围张贴安全标志和安全宣传画,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 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律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 律动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得开心吗?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我们注意安全,才能一直这么开心地玩耍哦,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20 分钟)
认识陌生人(7 分钟)
- 直观演示:教师出示一张陌生人的图片,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呀?你们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吗?”引导幼儿讨论并回答,然后教师归纳:“陌生人就是我们都不认识的人哦。”
-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小熊不跟陌生人走》的故事,边讲边提问:“小熊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呢?如果小熊跟陌生人走了,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不能跟陌生人走的道理。
- 角色扮演:请一位教师扮演陌生人,另一位教师扮演小朋友的妈妈,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场景,如妈妈在厨房做饭,陌生人来敲门,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并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扮演小朋友,演示正确的应对方法,如不开门、大声喊妈妈等,表演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表扬,强化正确的行为。
电器安全(7 分钟)
- 实物展示:教师拿出电器插座模型,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然后教师向幼儿介绍插座的用途,并告诉幼儿:“插座里有电,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到它,就可能会触电,很危险哦。”
- 观看视频:播放一段关于电器安全的动画视频,视频中有小朋友因为好奇触摸插座而发生触电事故的场景,以及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观看结束后,教师提问:“视频里的小朋友为什么会触电呢?我们应该怎么使用电器才安全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教师进一步归纳:“我们不能随意触摸插座和电器,如果要使用电器,一定要在爸爸妈妈或者大人的陪同下才可以哦。”
- 安全标志认识: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电器安全标志卡片,如“小心触电”“禁止触摸”等,问幼儿:“小朋友们,这些标志你们见过吗?它们都代表什么意思呢?”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这些安全标志,教师告诉幼儿:“这些标志都是用来提醒我们注意安全的哦,我们看到这些标志,就要远离危险的地方。”
远离尖锐物品(6 分钟)
- 实物展示与讲解:教师拿出剪刀、针等尖锐物品,问幼儿:“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东西是什么呀?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然后教师告诉幼儿:“这些东西都很尖,很容易刺伤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要远离它们哦。”
- 游戏体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安全拼图”游戏,将一些与尖锐物品相关的图片剪成拼图碎片,让幼儿在拼图的过程中,再次认识尖锐物品的危险性,拼图完成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遇到尖锐物品呢?如果不小心被尖锐物品划伤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如果不小心被尖锐物品划伤了,我们要赶紧告诉老师或者爸爸妈妈,让他们帮我们处理伤口哦。”
(三)结束部分(2 分钟)
-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安全知识,如不能跟陌生人走、不随意触摸电器和插座、远离尖锐物品等,强化幼儿的记忆。
- 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安全知识,希望大家都能记住哦,在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做危险的事情,如果你们遇到了危险,不要害怕,要想办法保护自己,也可以向老师或者爸爸妈妈求助哦,我们一起排队去喝水吧。”
教学延伸
- 在班级的美工区投放绘画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创作与安全相关的绘画作品,如“我不跟陌生人走”“安全用电”等,并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墙上,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安全知识。
- 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一些有关安全教育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不要跟陌生人走》等,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阅读,加深幼儿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上下楼梯时要注意安全、吃饭时要小心烫等,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习惯。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幼儿在游戏中经常忘记安全规则,怎么办? 解答: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游戏中容易兴奋而忘记安全规则,教师可以在游戏前再次强调安全规则,并在游戏过程中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及时提醒和纠正,可以通过奖励机制,鼓励幼儿遵守安全规则,如给遵守规则的幼儿贴上小红花或给予小奖品等,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互相监督,让幼儿在互相提醒中逐渐养成遵守安全规则的好习惯。
问题 2:如何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安全概念? 解答: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于抽象的安全概念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幼儿理解,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接看到危险场景和安全行为;利用故事、儿歌等形式,将安全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节中,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亲身体验,如角色扮演陌生人敲门、在马路上玩耍等场景,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危险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安全概念,并学会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