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原有认知?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原有认知?

shiwaishuzidu2025年11月13日 20:10:44学习资源7

分数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本质属性,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理解,建立分数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所表示的含义;能正确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分数再认识的过程,发展数感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2. 教学难点:理解“整体”的相对性,即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准备

  1. 教具:课件、不同数量的圆形纸片、方格纸、彩笔。
  2.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若干圆形纸片、方格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旧知

  1. 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图片,小明和小红都有一块相同的巧克力,小明平均分成2份,吃了其中的1份;小红把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谁吃得多?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1/2和1/4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同样是1份,大小却不同?
  3. 揭示课题:以前我们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索分数的奥秘——分数的再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分纸片,感知分数的意义 (1)提出问题:如果有一张圆形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1/2吗?如果有一组圆形纸片(4个),你能表示出这组纸片的1/2吗? (2)学生操作:学生用圆形纸片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 一张纸片的1/2:对折后的一份,是1/2。
    • 4个纸片的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所以2个是这组纸片的1/2。 (4)引导比较:同样是1/2,为什么一个是半个纸片,两个是两个纸片?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2. 画一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请表示出它的1/4。 (2)变式练习:如果这个正方形代表12个苹果,那么1/4是多少个苹果?如果代表24个苹果呢? (3)学生画图并计算,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总结:1/4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取决于整体的数量,整体越大,1/4表示的数量就越多。

  3. 说一说,深化分数的意义 (1)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如:全班人数的1/2是男生,一袋米的3/4吃了等) (2)同桌互说:用自己的话说说分数的意义。 (3)全班分享,教师补充完善:分数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 基础练习: (1)填空: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些苹果的( ),3份是这些苹果的( )。 (2)判断:把一个蛋糕分成2份,每份是1/2。( ) (3)选择:一堆桃子的1/3是5个,这堆桃子一共有( )个。 A. 5 B. 10 C. 15

  2. 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一个图形的1/4是□,请画出这个可能的原图形。 (2)思考:如果两个1/4的图形大小不同,它们整体的大小可能相同吗?为什么?

  3. 实践应用: (1)调查:调查家里一天的食物消耗,哪些可以用分数表示?(如:喝了1/2盒牛奶,吃了1/3袋大米等) (2)记录:用分数记录调查结果,并和同学分享。

(四)课堂总结,回顾提升

  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教师总结: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继续发现分数,运用分数。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1. 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 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3.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4. 关系: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历分数再认识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体会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整体”的相对性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后续练习中进一步加强,应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以下是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表格示例:

分纸片记录表

操作对象 平均分成的份数 表示的分数 具体数量 发现
一张圆形纸片 2 1/2 半个纸片 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个圆形纸片 2 1/2 2个纸片 整体不同,1/2的数量不同

基础练习反馈表

题号 答案 正确率 主要错误原因
1 90% 平均分份数理解错误
2 85% 没有强调“平均分”
3 C 80% 不会用逆运算求整体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为什么同一个分数在不同的整体中,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解答:因为分数的本质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整体(即“单位1”)的数量发生变化时,即使取的份数(分子)相同,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会随之变化,1/2可以表示1个苹果的一半(0.5个),也可以表示4个苹果中的2个,整体越大,1/2表示的数量就越多,这体现了分数的相对性。

问题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相对性? 解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1.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不同数量的物品(如4个、8个、12个圆片),表示相同的分数(如1/4),观察并记录每份的数量,直观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生活实例:结合生活情境(如分蛋糕、分书本),引导学生讨论“整体”的变化对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影响。
  3. 变式练习:设计“已知部分求整体”的题目,如“一堆苹果的1/3是4个,这堆苹果有多少个?”通过逆向思维强化对整体的理解。
  4. 数形结合:用图形(如方格图、线段图)表示整体和部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逐步抽象出分数的相对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xuexiziyuan/29017.html

分享给朋友: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原有认知?” 的相关文章

数学手抄报

数学手抄报

趣味数学故事 (一)祖冲之与圆周率 在古代,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长期刻苦的计算,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果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祖冲之利用的是“割圆术”,不断地将圆分割成更多的多边形,通过计...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3,理解其实际意义。 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会按数量取物,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物体。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帮...

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的定义与目的 观后感,就是观看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或戏剧演出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作品内容、形式、主题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表达自己内心的触动、思考与感悟,不仅是对作品的一种反馈,也能让...

邀请函范文

邀请函范文

的[收件人姓名]: 您好! 随着我们公司里程碑式项目的圆满完成,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希望能与每一位辛勤贡献的您共同分享这份喜悦,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为这一成就特别策划的庆典活动。 庆典详情 日期:[具体日期] 时间:[开始...

中考作文范文

中考作文范文

我的初中生活二三事 晨读时光:知识在声韵中流淌 清晨,阳光还未完全穿透晨雾,校园的角落已被我们班的读书声点亮,那是一段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光,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翻开课本,让清脆的朗读声打破校园的寂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读后感格式

读后感格式

引言 在阅读完[书籍名称]后,内心深受触动,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与心灵的奇妙之旅,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和细腻的笔触,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对[相关主题]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感悟。 本书围绕[核心主题]展开,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