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考科目及分数具体是怎么安排计算的?
吉林高考科目及分数体系是根据国家统一高考改革政策及吉林省实际情况制定的,旨在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科能力,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吉林省高考采用“3+1+2”模式,这一模式结合了传统文理分科的优势与新高考的灵活性,既保障了基础学科的学习,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以下从考试科目、分值构成、计分方式及具体安排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3+1+2”模式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考生可任选1个),这三门科目是所有考生的必考项,其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分,每科满分均为150分,合计450分,语文科目考试时长150分钟,主要考查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能力;数学科目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两种试卷(新高考改革后,物理类和历史类考生数学试卷内容有所区分,但难度相当),考试时长120分钟,涵盖函数、几何、概率统计、三角函数等核心知识点;外语科目包含听力部分(30分)和笔试部分(120分),听力不计入总分,笔试成绩与听力成绩合计为外语科目总分,考试时长120分钟。
“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该科目成绩以原始分计入总分,满分100分,物理科目注重考查力学、电磁学、热学等核心概念及实验探究能力;历史科目则侧重于中外历史事件、历史脉络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首选科目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考生的高校招生科类(物理类或历史类),是未来专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2”为再选科目,考生须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任选2门作为再选科目,这2门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每科满分100分,合计200分,等级分的换算规则为:根据考生原始分在全省的排序,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对应不同的分数区间(如A等级占比15%,赋分区间100-86分;B等级占比35%,赋分区间85-71分,以此类推),确保不同科目间的成绩具有可比性,再选科目的选择则进一步细化了学生的学科优势,为高校专业选拔提供了更精准的参考。
除上述科目外,吉林省还设有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即“选考科目”),其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需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即“学考”),但学考成绩仅作为高中毕业和升学资格的参考,不计入高考总分,高考总分为750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原始分(450分)与首选科目1门原始分(100分)、再选科目2门等级分(200分)相加得出。
以下是吉林省高考科目及分值构成表:
| 考试科目 | 科目类型 | 分值(分) | 计分方式 | 考试时长(分钟) |
|---|---|---|---|---|
| 语文 | 统考科目 | 150 | 原始分 | 150 |
| 数学 | 统考科目 | 150 | 原始分 | 120 |
| 外语 | 统考科目 | 150 | 原始分 | 120 |
| 物理/历史(首选) | 选考科目 | 100 | 原始分 | 90 |
|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再选) | 选考科目 | 每科100 | 等级分 | 每科90 |
注:再选科目考生任选2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每科考试时长均为90分钟。
在考试安排上,高考通常在每年6月7日至9日进行,具体为: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数学;6月8日下午外语(含听力);6月9日上午物理/历史,下午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选考科目),考生需根据所选科目参加对应科目的考试,缺考科目将记为0分。
吉林省高考科目设置充分体现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既保障了基础学科的学习,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科特长,考生在选择科目时,需结合自身兴趣、优势以及未来高校专业的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例如理工农医类专业通常要求首选科目为物理,而文史哲类专业则多要求首选科目为历史,部分专业还对再选科目提出具体要求(如化学、生物等),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高校选拔更符合专业培养需求的学生,也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相关问答FAQs
-
问:吉林省高考“3+1+2”模式中,再选科目为什么采用等级分计分?
答: 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的考生群体和试卷难度存在差异,若直接使用原始分,可能导致不同科目间成绩不公平,等级分是根据考生原始分在全省的排序确定等级,再将等级转换为分数,能够消除科目难度差异带来的影响,确保成绩的可比性和公平性,同时保护考生的相对位置。 -
问:高考外语科目是否必须选择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需要注意什么?
答: 吉林省高考外语科目不限于英语,考生可在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中任选1种,非英语语种考生需提前确认所报考语种是否在所在考点开设,并注意部分高校或专业对外语语种有限制(如某些专业只招英语考生),具体以当年招生章程为准。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2021017634号-12
冀公网安备13062802000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