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分数乘法奥数题怎么解?附答案详解!

分数乘法奥数题怎么解?附答案详解!

shiwaishuzidu2025年11月21日 19:06:00学习资源5

,也是奥数题中常见的考点,这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对分数乘法基本法则的掌握,还常常结合实际生活场景,通过复杂的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下面将结合典型例题,详细解析分数乘法奥数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提供完整的答案。

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是: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frac{a}{b} \times \frac{c}{d} = \frac{a \times c}{b \times d})((b \neq 0),(d \neq 0)),在奥数题中,分数乘法往往与单位“1”的确定、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如量率对应、转化单位“1”等)紧密结合,以下通过几类典型例题进行具体分析。

例题1:单位“1”已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某工厂计划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了计划的(\frac{2}{5}),第二天完成了剩下的(\frac{1}{3}),已知第二天生产了80个零件,问这批零件原计划生产多少个?
解析:此题中“计划的产量”是单位“1”,第一天完成(\frac{2}{5})后,剩余量为(1 - \frac{2}{5} = \frac{3}{5}),第二天完成的是剩余量的(\frac{1}{3}),即(\frac{3}{5} \times \frac{1}{3} = \frac{1}{5}),第二天生产的80个对应的是计划的(\frac{1}{5}),所以计划产量为(80 \div \frac{1}{5} = 400)个。
答案:原计划生产400个零件。

例题2:单位“1”未知的分数乘法与除法结合题
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frac{1}{4}),第二天读了余下的(\frac{2}{3}),还剩下30页未读,问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解析:设全书为单位“1”,第一天读完后,剩余量为(1 - \frac{1}{4} = \frac{3}{4}),第二天读了余下的(\frac{2}{3}),即(\frac{3}{4} \times \frac{2}{3} = \frac{1}{2}),此时剩余量为(\frac{3}{4} - \frac{1}{2} = \frac{1}{4}),根据题意,剩余的30页对应全书的(\frac{1}{4}),因此全书共有(30 \div \frac{1}{4} = 120)页。
答案:这本书共有120页。

例题3:连续分数乘法的复杂应用题
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需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30天完成,两队先合修5天,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还需要多少天完成?
解析:将总量设为单位“1”,甲队的工作效率为(\frac{1}{20}),乙队的工作效率为(\frac{1}{30}),两队合修5天的工作量为((\frac{1}{20} + \frac{1}{30}) \times 5 = \frac{5}{60} \times 5 = \frac{25}{60} = \frac{5}{12}),剩余的工作量为(1 - \frac{5}{12} = \frac{7}{12}),甲队单独完成剩余工作需要的时间为(\frac{7}{12} \div \frac{1}{20} = \frac{7}{12} \times 20 = \frac{140}{12} = \frac{35}{3})天,即(11\frac{2}{3})天。
答案:还需要(\frac{35}{3})天完成。

例题4:分数乘法与比例结合的奥数题
甲、乙、丙三人共有图书120本,甲的本数是乙的(\frac{3}{4}),丙的本数是乙的(\frac{1}{2}),问三人各有多少本图书?
解析:设乙的本数为单位“1”,则甲的本数为(\frac{3}{4}),丙的本数为(\frac{1}{2}),三人的总份数为(1 + \frac{3}{4} + \frac{1}{2} = \frac{4}{4} + \frac{3}{4} + \frac{2}{4} = \frac{9}{4}),乙的本数为(120 \div \frac{9}{4} = 120 \times \frac{4}{9} = \frac{480}{9} = \frac{160}{3})本,甲的本数为(\frac{160}{3} \times \frac{3}{4} = 40)本,丙的本数为(\frac{160}{3} \times \frac{1}{2} = \frac{80}{3})本。
答案:甲有40本,乙有(\frac{160}{3})本,丙有(\frac{80}{3})本。

例题5: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件商品先提价(\frac{1}{10}),再降价(\frac{1}{10}),现价与原价相比是涨了还是跌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解析:设原价为单位“1”,提价后的价格为(1 \times (1 + \frac{1}{10}) = \frac{11}{10}),降价后的价格为(\frac{11}{10} \times (1 - \frac{1}{10}) = \frac{11}{10} \times \frac{9}{10} = \frac{99}{100}),现价为原价的(\frac{99}{100}),因此价格下跌,下跌幅度为(1 - \frac{99}{100} = \frac{1}{100}),即1%。
答案:现价比原价下跌了1%。

以下是以上例题的答案总结表: 类型 | 关键步骤 | 答案 | |----------|----------|------| | 单位“1”已知的应用题 | 确定单位“1”,计算剩余量对应的分数 | 原计划生产400个 | | 单位“1”未知的除法结合题 | 设单位“1”,表示剩余量并求解总量 | 全书共有120页 | | 连续分数乘法的工程问题 | 计算合作工作量,求剩余工作量及时间 | 还需要(\frac{35}{3})天 | | 分数乘法与比例结合题 | 设单位“1”,按比例分配总量 | 甲40本,乙(\frac{160}{3})本,丙(\frac{80}{3})本 | | 生活中的分数乘法 | 分步计算价格变化并比较 | 下跌1% |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分数乘法奥数题的核心在于找准单位“1”,明确分数与实际数量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合理的转化和计算解决问题,学生在解题时应注意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分数乘法的法则和技巧。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快速判断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单位“1”?
解答:单位“1”通常是题目中作为标准的量,常出现在“是”“占”“比”等关键词后面的量。“甲是乙的(\frac{1}{2})”中,乙是单位“1”;“计划完成了(\frac{3}{4})”中,计划量是单位“1”,如果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单位“1”,则需要通过剩余量或已知量反推单位“1”的量。

问题2:分数乘法奥数题中,如何处理“连续几分之几”的问题?
解答:对于“连续几分之几”的问题,应分步计算,每一步都明确当前的单位“1”。“第一天用掉(\frac{1}{3}),第二天用掉剩下的(\frac{1}{2})”,第一天的单位“1”是总量,第二天的单位“1”是第一天用掉后的剩余量,通过逐步转化,避免将不同步骤的分数直接相加或相乘。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xuexiziyuan/31817.html

分享给朋友:

“分数乘法奥数题怎么解?附答案详解!” 的相关文章

安全教育教案

安全教育教案

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 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则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常...

观后感格式

观后感格式

引言 在观影或阅读完一部作品后,撰写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以下将详细介绍观后感的格式与内容组织方式。 基本信息 在开头部分,先简要介绍所观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作品名称、类型(如电影、书籍、戏剧等)、作者或导演以及观看...

观后感范文

观后感范文

《[影片名称]》观后感 影片初印象 当灯光渐暗,银幕亮起,《[影片名称]》的故事便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影片伊始,独特的画面风格与氛围营造便迅速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其精心设计的场景布置、恰到好处的音效搭配,瞬间将我带入到那个特定的情境之中...

一年级看图写话范文

一年级看图写话范文

《公园的早晨》 (一)画面描述 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明和小红来到了公园,公园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草地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一颗颗珍珠。 (二)人物活动...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

初入北平,梦想起航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怀揣着对城市的憧憬和改变命运的决心,来到北平城,成为了一名人力车夫,他有着朴实的性格和明确的目标——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 家庭变故,生活转折 原本平静的生活在那个夏天被彻底打破,父亲所在的工厂因经营不善倒闭,母亲也因长期操劳病倒,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我稚嫩的肩上。 那是一个闷热的傍晚,我从学校匆匆赶回家,推开门就看到母亲脸色苍白地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