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

shiwaishuzidu2025年11月28日 17:04:53学习资源3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和除法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对数系概念的第一次扩展,也是后续学习分数意义和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旨在通过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以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位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分月饼”“分纸片”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平均分”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分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深化,又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简单计算奠定基础,教材注重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的表象,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过“一半”“一半一半”等描述,但缺乏对分数的系统性认识,学生已掌握整数平均分的知识,但对“不整数”的结果感到陌生,教学中需借助直观教具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构建分数的表象,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突破“平均分”这一核心概念。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通过创设分月饼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圆形、正方形等教具,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主动构建分数知识,在小组讨论中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故事导入:中秋节到了,妈妈买了1个月饼,要分给小明和小红两人,怎样分才公平?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每人分得“一半”。
  2. 问题驱动:“一半”用数字怎么表示呢?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自然引出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1/2

    • 演示操作:教师将圆形纸片对折,展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它的1/2。
    • 学生活动:学生用圆形纸片动手折出1/2,并涂色表示,同桌间互相交流。
    • 规范读写:介绍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以及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2. 认识1/3、1/4

    • 迁移类推: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折出它的1/3?1/4?
    •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折纸,展示不同的折法(如横向折、纵向折、十字折等),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每份都是图形的1/4”。
    • 总结归纳: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前提,无论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 对比辨析

    • 出示两个未平均分的图形(如分成大小不等的两份),提问:其中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
    • 通过对比,强化“平均分”的重要性。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1. 基础练习:教材“做一做”题目,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巩固分数的读写。
  2. 提高练习:在下面图形中能用1/4表示涂色部分的打“√”(出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图形)。
  3. 拓展练习:小组合作: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1/3、1/4,并比较每份的大小,为后续学习分数大小埋下伏笔。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1. 生活中的分数: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到分数(如一块蛋糕的1/2、一瓶水的1/3等)。
  2. 课堂总结:学生畅谈收获,教师梳理本节课重点:分数的意义、读写方法以及“平均分”的核心。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平均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2. 读写:1/2  读作:二分之一  
   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分数线  
   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3. 举例:1/3、1/4、1/5……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是分数的前提?
解答:教学中可通过对比实验突破难点,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将其随意撕成大小不等的两份,提问:“其中一份能用1/2表示吗?”学生发现不能,因为不是“平均分”,再引导学生将圆形纸片对折,明确“平均分”后每份才相等,才能用分数表示,可设计“判断题”(如图形是否被平均分),让学生在辨析中加深理解。

问题2:学生在读写分数时容易混淆分子和分母,如何有效纠正?
解答:可采用“儿歌记忆法”和“动作演示法”相结合,编儿歌:“分数线,像根棍,平均分靠它分;分母在下总份数,分子在上取几份。”用手势演示:读分数时,手从下往上指(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写分数时,先画分数线,再写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最后写分子(表示取的份数),通过多感官参与,强化学生对分子、分母位置的记忆。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xuexiziyuan/34176.html

分享给朋友:

“分数初步认识说课” 的相关文章

好习惯手抄报

好习惯手抄报

早睡早起身体好 早睡早起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生活习惯,夜晚是身体休息和恢复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让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良好的修复,大脑在睡眠中会整理白天所学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如果熬夜,第二天就会感到疲惫不堪,无精打采...

队列训练教案

队列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队列动作(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行进与立定等)的基本要领和动作规范。 熟练掌握队列动作,做到动作准确、整齐、协调一致,并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队列变换任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如“师”“传”“道”等)、虚词(如“之”“其”“而”等)的意义和用法,能够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 理解文中所阐述的“师道”内涵,把握作者韩愈关于从师学习的正确主张,包括从师的重要性、择...

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

童年与百草园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记录了他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片段,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百草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紫红的桑椹,孩子们在这里捉蟋蟀、拔何首乌,仿佛...

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撰写方法 明确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或者一部影视作品等之后,将自己的感想、体会、评价等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它重点在于“感”,是基于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而产生的主观感受与认知。 读后...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

国宝大熊猫的作文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基本信息 大熊猫,学名为“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通常被称为“熊猫”或“竹熊”,主要栖息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的山区,它们体型肥硕似熊,毛色黑白相间,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憨态可掬,模样十分可爱,深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