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手抄报
霜降的由来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 210°时为霜降,此时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出现,故而得名“霜降”,它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的气候特点
特点 | 详情 |
---|---|
气温下降明显 | 霜降期间,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快,温度可降至 0℃以下,使得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结成霜。 |
降水减少 | 相较于前几个节气,霜降时节的降水量逐渐减少,空气变得干燥。 |
风力增强 | 北方地区此时常伴有冷空气南下,风力较大,寒冷干燥的北风呼啸而过,加速了地面热量的散发。 |
霜降的物候现象
- 豺乃祭兽:豺狼等动物开始大量捕猎,将捕获的猎物摆放在一起,如同祭祀一般,这是因为天气寒冷,食物资源减少,它们需要储备足够的食物过冬。
- 草木黄落:大部分草木的叶子枯黄凋零,纷纷飘落,植物进入休眠状态,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能量消耗,等待来年春天再重新生长。
- 蛰虫咸俯:许多冬眠的昆虫也躲入洞穴中,蜷缩身体,降低新陈代谢,进入冬眠状态,以抵御寒冷的冬季。
霜降的习俗
习俗 | 寓意 |
---|---|
登高远眺 | 霜降时节,山林层林尽染,景色宜人,人们登高望远,既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又能锻炼身体,同时还有远离灾祸、祈求平安的寓意。 |
赏菊饮酒 | 菊花在霜降后盛开,正是赏菊的好时机,人们会聚在一起,观赏各种品种的菊花,品尝菊花酒,感受秋菊的傲霜之姿和高洁之美。 |
吃柿子 | 此时柿子正值成熟季,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民间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因为柿子不仅营养丰富,还寓意着“事事如意”“事事顺心”。 |
进补养生 | 随着天气变冷,人们开始注重饮食进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红枣等,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 |
霜降与农事
霜降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时期,农民们要抓紧时间收获最后的农作物,如晚稻、棉花等,并做好晾晒、储存工作,防止受潮发霉,还要对农田进行翻耕、施肥,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一些地区还会利用霜降后的低温天气,开展蔬菜的腌制、晾晒等工作,制作出美味的腌菜、干菜等,以备冬季食用。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 1:霜降为什么会出现霜? 解答:霜是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上,水汽因低温直接凝结形成的白色冰晶,霜降时节,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快,温度迅速下降至 0℃以下,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后,就会在这些物体表面凝结成霜。
问题 2:除了文中提到的习俗,霜降还有什么其他的习俗吗? 解答:在一些地方,霜降还有吃萝卜的习俗,民间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说法,霜降后的萝卜口感清甜,营养丰富,部分地区还有打糍粑的习俗,人们将新收获的糯米蒸熟后捣烂,制成糍粑,象征着丰收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