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01日 07:41:50学习资源3

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教案

  1. 认知目标
    • 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能准确说出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 让幼儿了解数字1 10的认读与书写,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实际数量意义。
  2. 技能目标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通过观察图形和实物,能够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 提高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包括正确握笔书写数字、用剪刀剪出简单图形等。
    •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描述图形和数字相关的事物。
  3. 情感目标
    •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一)几何图形认知

  1. 圆形
    • 特征:圆圆的,没有角,边缘光滑,像太阳、皮球、盘子等物体的形状。
    • 教学方法:教师展示圆形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触摸,感受圆形的特点,然后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
  2. 方形
    • 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如桌子、书本、魔方等的形状。
    •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方形的物品,让幼儿观察比较,认识方形的结构,可以让幼儿用方形的积木搭建简单的造型,加深对方形的理解。
  3. 三角形
    • 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像屋顶、三角形的旗帜等。
    • 教学方法:利用三角形的模型或实物,让幼儿观察三角形的边和角,引导幼儿用小棒拼出三角形,体会三角形的构成。

(二)数字1 10的认识

  1. 数字认读
    • 教师逐一展示数字卡片,带领幼儿认读数字1 10,强调每个数字的正确发音。
    • 通过数字儿歌、顺口溜等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数字的顺序,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
  2. 数字与数量对应
    • 准备相应数量的实物,如小球、积木等,让幼儿将数字与实物数量进行匹配,拿出数字“3”的卡片,让幼儿拿出3个小球。
    • 开展简单的数数活动,如让幼儿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张桌子等,巩固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三)简单的数学运算

  1. 加法初步认知
    • 以实物演示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加法的概念,有2个苹果,再拿来1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幼儿通过点数实物得出答案,引出“2 + 1 = 3”的加法算式。
    • 通过简单的加法游戏,如数字卡片碰碰乐(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加法。
  2. 减法初步认知
    • 同样用实物演示减法,如桌上有5块积木,拿走2块,还剩几块?引导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写出“5 2 = 3”的算式。
    • 设计一些简单的减法情境题目,让幼儿思考解答,如“小明有4颗糖,吃了1颗,还剩几颗?”

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接观察和感受数学概念,符合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如图形分类游戏、数字接龙游戏、加减法竞赛游戏等,让幼儿在玩中学,提高学习积极性。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如超市购物(认识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和计算找零)、整理玩具(按形状分类)等,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进入教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展示一个装满各种形状物品的神秘盒子,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提问:“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个盒子里有什么吗?”然后从盒子里拿出不同形状的物品,引出今天关于几何图形的学习内容。

(二)几何图形教学(15分钟)

  1. 圆形教学(5分钟)
    • 教师拿出一个皮球,问幼儿:“小朋友们,看这个皮球是什么形状的呀?”引导幼儿回答圆形。
    • 让幼儿轮流触摸皮球,感受圆形的边缘特点,教师说:“圆形是不是摸起来圆圆的、滑滑的呀?”
    • 展示圆形的图片,如太阳、盘子等,问幼儿:“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呢?”鼓励幼儿积极发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形,并标注“圆形”两个字。
  2. 方形教学(5分钟)
    • 教师拿出一本书,问:“这本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呢?”引导幼儿回答方形。
    • 让幼儿观察书的边和角,教师说:“方形有几条边呀?有几个角呢?对啦,有四条边,四个角。”
    • 让幼儿用方形的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房子,在搭建过程中感受方形的结构特点,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方形,写上“方形”。
  3. 三角形教学(5分钟)
    • 教师展示一面三角形的旗帜,问:“这面旗帜是什么形状?”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
    • 给幼儿每人发一个三角形的模型,让幼儿观察三角形的边和角,教师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呀?是的,有三条边,三个角。”
    • 让幼儿用小棒拼出三角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并写上“三角形”。

(三)数字1 10教学(15分钟)

  1. 数字认读(5分钟)
    • 教师逐一出示数字卡片1 10,大声读出数字,让幼儿跟读,每个数字读两遍,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
    • 读完数字后,教师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念数字儿歌吧。”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念数字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遭,9像勺子能吃饭,10像油条加鸡蛋。”通过儿歌帮助幼儿记忆数字的形状和顺序。
  2. 数字与数量对应(5分钟)
    • 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3”的卡片,然后拿出3个小球,问幼儿:“小朋友们,数字3表示几个小球呀?”让幼儿回答并点数小球。
    • 教师说:“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和数字5一样多的小积木。”让幼儿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幼儿是否拿对数量。
    • 开展数数活动,教师问:“小朋友们,我们来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呀?”让幼儿一起数,数完后,教师说:“对了,有[X]张桌子,这就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理解数字与实际数量的关系。

(四)简单数学运算教学(15分钟)

  1. 加法教学(10分钟)
    • 教师在桌子上放2个苹果模型,然后再加上1个苹果模型,问幼儿:“小朋友们,原来有2个苹果,又拿来了1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呢?”让幼儿点数苹果的数量,引出“2 + 1 = 3”的加法算式。
    •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2 + 1 = 3”,一边写一边说:“加号就像一个小小的十字架,表示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然后带领幼儿一起读算式。
    • 开展加法游戏,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上面写有1 5的数字,让幼儿两人一组,每人抽一张卡片,然后将卡片上的数字相加,说出结果,一个幼儿抽到“3”,另一个幼儿抽到“2”,他们就要一起说出“3 + 2 = 5”。
  2. 减法教学(5分钟)
    • 教师在黑板上画5个圆圈代表5块积木,然后擦掉2个圆圈,问幼儿:“小朋友们,原来有5块积木,拿走了2块,还剩几块呢?”让幼儿点数剩下的圆圈数量,引出“5 2 = 3”的减法算式。
    •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5 2 = 3”,解释:“减号就像一个小箭头,表示去掉的意思。”带领幼儿读算式。
    • 教师说出一些简单的减法情境题目,如“小红有4颗糖,吃了2颗,还剩几颗?”让幼儿思考并回答,巩固减法的概念。

(五)巩固练习(10分钟)

  1. 几何图形巩固
    • 教师在教室四周贴上各种几何图形的图片,让幼儿找出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图片,并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分类篮子里。
    • 给幼儿发放彩色纸和剪刀,让幼儿剪出圆形、方形和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剪纸的技巧。
  2. 数字与运算巩固
    •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数字,让幼儿说出比这个数字多1或者少1的数字,如教师写“7”,让幼儿回答“8”和“6”。
    • 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卡片,如“3 + 2 =”“7 3 =”,让幼儿抢答,答对的幼儿给予小贴纸奖励。

(六)归纳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包括几何图形的特征、数字1 10的认读与书写、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教师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几何图形呀?”“数字1 10你们都认识了吗?”“加法和减法是怎么算的呢?”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布置
    • 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家里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物品,并告诉家长这些物品的形状。
    • 请家长协助幼儿练习写数字1 10,每个数字写一行。

教学资源

  1. 教具:几何图形实物(皮球、书本、三角形旗帜等)、几何图形模型、数字卡片1 10、小球、积木、苹果模型、小棒、彩色纸、剪刀、神秘盒子、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每个幼儿一套数字卡片1 10、小棒若干、彩色纸和剪刀、分类篮子等。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困难的幼儿要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游戏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维持秩序,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如增加更多形状的认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如果幼儿不能准确区分圆形和椭圆形,应该怎么办? 解答:可以准备椭圆形的实物,如橄榄球等,将圆形和椭圆形的实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让幼儿观察两者的差异,引导幼儿说出圆形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圆的,而椭圆形一端稍尖,一端稍圆,还可以通过让幼儿沿着图形边缘画线的方式,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从而准确区分。

幼儿园大班教案

问题2:在数字与数量对应的教学中,有些幼儿总是混淆数字和数量,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解答: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一是增加实物操作的次数,让幼儿反复进行将数字与实物数量匹配的活动,如用豆子、小珠子等进行计数和匹配,二是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如吃饭时让幼儿数一数餐具的数量、分水果时让幼儿根据人数拿取相应数量的水果等,将数字与数量的联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三是制作一些简单的数量对比卡片,上面画有不同数量的物体和数字,让幼儿进行对比判断,强化他们对数字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xuexiziyuan/457.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篮球教案

下一篇:中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的相关文章

一年级手抄报简单又好

一年级手抄报简单又好

手抄报版面设计(一)整体布局手抄报一般分为多个板块,常见的有 3 5 个板块,可以用铅笔先轻轻勾勒出各个板块的轮廓,比如在纸张的上方和下方留出一些空白,作为手抄报的边框装饰区域,中间部分划分成不同的板块来填写内容,可以将纸张横向或纵向平均分...

诚信手抄报

诚信手抄报

诚信的含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言行一致,遵守承诺,不欺骗、不隐瞒,以真诚之心对待他人与社会。“诚”侧重于内心的态度,指真实无妄、表里如一;“信”则更强调外在的行为表现,是能够履行诺言、守住信用...

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或春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这一天标志着春节的结束,人们通过赏灯、吃汤圆等活动来庆祝。 起源与传说 起源: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为了祭祀天地神明和祖先。 传说:流...

母亲节手抄报

母亲节手抄报

母亲节的由来 起源: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发起,1906年,她的母亲安妮·贾维斯去世后,安娜希望借由纪念母亲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怀念,遂开始推动设立母亲节,经过多年努力,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

环保手抄报

环保手抄报

环保小知识 知识要点 白色污染 指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如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它们混在土壤中难以分解,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还可能被动物误食,危害生命。 温室效应 由于大气中二氧...

水浒传手抄报

水浒传手抄报

作者与成书背景 栏目 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本名彦端,江苏兴化人,博学多才,曾为官后隐居。 成书背景 以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宋江起义为原型,结合宋元话本、杂剧等民间故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