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电影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影片基本信息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的经典电影,影片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被误判为枪杀妻子及其情人的罪名入狱后,不动声色、步步为营地谋划自我拯救并最终成功越狱,同时还帮助狱中好友瑞德在心灵上获得救赎的故事。
主题深度剖析
(一)希望的力量
- 安迪的坚守:安迪在肖申克监狱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始终怀揣着对自由的希望,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通过不懈的努力,用一把小石锤在监狱墙壁上凿出了通往自由的通道,这种对希望的执着追求,让他在困境中保持了人性的尊严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在监狱中建立了图书馆,帮助其他囚犯学习知识,这不仅是为了让囚犯们有所寄托,更是他心中希望的一种体现,他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囚犯们的命运,让他们看到生活还有其他可能性。
- 瑞德的转变:瑞德一开始认为希望是一种危险的东西,在监狱久了,他已经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觉得安迪的越狱计划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安迪的行为逐渐影响了他,让他重新燃起了对自由的渴望,当安迪成功越狱后,瑞德也鼓起勇气去追寻自由,最终在太平洋的小岛上与安迪重逢,瑞德的转变充分说明了希望的力量是可以感染他人的,即使身处黑暗的深渊,只要心中有希望,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二)体制与自由
- 监狱体制的压迫:肖申克监狱代表着一种压抑、僵化的体制,在这个体制中,囚犯们被剥夺了自由,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被各种规章制度所束缚,监狱长诺顿利用职权贪污受贿,将囚犯作为廉价劳动力,甚至不惜杀害知情者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体制不仅限制了囚犯的身体自由,更扼杀了他们的灵魂,让他们逐渐失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 对自由的向往与抗争:安迪和瑞德代表了那些在体制压迫下仍不放弃对自由追求的人,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巧妙地应对监狱中的各种规则,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囚犯们争取到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越狱的机会,他的抗争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唤醒那些被体制麻木的囚犯们,让他们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瑞德虽然一开始屈服于体制,但在安迪的影响下,最终也勇敢地迈出了追求自由的步伐。
(三)友谊与救赎
- 安迪与瑞德的友谊:在监狱中,安迪和瑞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瑞德作为监狱中的“老人”,对新入狱的安迪给予了诸多帮助,让他能够尽快适应监狱生活,而安迪则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影响了瑞德,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们在彼此最困难的时候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这种友谊成为了他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当安迪被其他囚犯欺负时,瑞德挺身而出保护他;而当瑞德假释出狱感到迷茫和无助时,安迪在远方给他指引和鼓励。
- 心灵的救赎:安迪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瑞德的生活,也让其他囚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心灵的救赎,他通过播放《费加罗的婚礼》,让囚犯们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到了自由和希望,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解放,安迪自己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救赎,他从一开始的被冤枉入狱,到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清白,在救赎自己的同时,也救赎了那些被他帮助过的囚犯。
人物形象分析
(一)安迪·杜佛兰
- 智慧与冷静:安迪是一位极具智慧和冷静的人,在监狱中,他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从容应对,他利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帮助监狱管理层处理财务问题,从而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空间和资源,他通过帮助监狱长洗钱,为自己争取到了在监狱中相对宽松的环境,也为后来的越狱计划奠定了基础。
- 坚韧与毅力:安迪的坚韧和毅力令人钦佩,他用小石锤在监狱墙壁上凿洞,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他从未放弃,他每天都坚持一点点地挖掘,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他最终获得自由的关键。
- 善良与正义:尽管安迪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他关心其他囚犯的生活,帮助他们学习知识,为他们争取权益,他还揭露了监狱长的罪行,让正义得以伸张,他的善良和正义感不仅让他在监狱中赢得了尊重,也让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
(二)艾利斯·波伊德·瑞丁(红)
- 适应与妥协:瑞德在监狱中度过了很长时间,他已经适应了监狱的生活,并且学会了在体制内生存,他深知监狱的规则和潜规则,通过帮助囚犯们获取物资和信息,在监狱中建立了自己的地位,这种适应和妥协也让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自由的渴望,他认为希望在监狱中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 成长与转变:在与安迪的交往中,瑞德逐渐发生了变化,安迪的坚持和信念影响了他,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期望,当安迪成功越狱后,瑞德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不想再继续在体制内浑浑噩噩地生活下去,于是他鼓起勇气去追寻自由,瑞德的成长和转变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可塑性,也说明了友谊和希望的力量是无穷的。
- 忠诚与友谊:瑞德对朋友非常忠诚,他在安迪入狱时就对他给予了照顾,并且在安迪的越狱计划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直相信安迪,即使周围的人都不相信安迪能逃出监狱,他们的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电影中的一大亮点。
影片表现手法
(一)叙事结构
- 双线叙事:电影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式,一条线是安迪在监狱中的生活和越狱计划,另一条线是瑞德在监狱中的生活以及他假释出狱后的经历,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呼应,通过对比和衬托,更好地展现了主题,安迪在监狱中不断努力追求自由,而瑞德则在体制内逐渐迷失自我,直到安迪的越狱才让他重新找回了对自由的渴望,这种双线叙事结构使影片的情节更加丰富多样,也让观众更能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影片的主题。
- 倒叙与插叙:影片还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通过瑞德的回忆来讲述过去的事情,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插叙的手法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人物的背景和性格特点,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在讲述安迪的案件时,通过插叙的方式介绍了他入狱前的工作和生活,让观众对他的遭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镜头语言
- 特写镜头:电影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刻画人物的表情和情感变化,在安迪用小石锤在墙壁上凿洞时,特写镜头聚焦在他的眼神上,让观众看到了他对自由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在瑞德假释出狱后,面对陌生的世界感到迷茫和无助时,特写镜头捕捉到了他的表情变化,深刻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恐惧。
- 全景镜头:全景镜头用于展示监狱的整体环境和氛围,让观众对肖申克监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全景镜头,我们可以看到监狱的高墙、铁门、牢房等设施,感受到囚犯们的压抑和无奈,全景镜头也用于展现一些宏大的场景,如安迪越狱时的暴风雨夜晚,增强了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紧张感。
- 色彩运用:影片的色彩运用也非常讲究,在监狱中,整体色调偏暗,以灰色、黑色为主,象征着压抑、沉闷的氛围,而在安迪回忆起自己妻子的场景中,画面则变得明亮、温暖,以黄色和蓝色为主色调,代表了自由、美好的生活,这种色彩的对比突出了监狱与外界的差异,也更加强化了影片的主题。
(三)音乐音效
- 音乐的选择:电影中的音乐选择非常恰当,与情节相得益彰,在安迪播放《费加罗的婚礼》时,莫扎特的歌剧音乐在监狱中响起,给囚犯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受,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这段音乐不仅缓解了监狱中的紧张气氛,也表达了安迪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电影的主题曲《The Shawshank Prison》旋律悠扬、深沉,贯穿于整个影片中,为影片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 音效的运用:音效在影片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安迪越狱时,暴风雨的声音、雷电的声音以及安迪挖掘墙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还有在监狱中,囚犯们劳作的声音、铁门开关的声音等音效,都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影片的现实意义
(一)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 永不放弃希望: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就像安迪在监狱中一样,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希望,要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 珍惜自由:电影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自由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不要像瑞德一开始那样,在舒适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对自由的感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自由是一种宝贵的权利,要用它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价值。
- 保持自我:肖申克监狱的体制试图磨灭囚犯们的个性和意志,但安迪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这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自我,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环境所左右,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做真实的自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 体制的弊端:电影中的肖申克监狱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体制的缩影,它揭示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权力的滥用、官僚主义、对人性的压抑等,这让我们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体制是否存在类似的弊端,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让体制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发展。
- 人性的救赎:在监狱这样的环境中,人性很容易受到扭曲和压抑,但安迪和瑞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人性的光辉依然可以闪耀,这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关爱和帮助对于人性的救赎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中,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善意,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安迪在监狱中建立图书馆的目的是什么?
解答:安迪在监狱中建立图书馆有多个目的,他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囚犯们的命运,让他们在监狱中能够有所寄托,不再虚度光阴,图书馆的建设也是他心中希望的一种体现,他希望通过传播知识,让囚犯们看到生活的其他可能性,激发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建立图书馆也是安迪在监狱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囚犯们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监狱的文化氛围。
问题2:电影为什么以瑞德假释出狱后的经历作为结尾?
解答:电影以瑞德假释出狱后的经历作为结尾具有深刻的意义,瑞德的转变是整个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一个对希望麻木的人变成了一个勇敢追求自由的人,这个结尾展示了他的成长和救赎,也呼应了电影的主题——希望的力量,瑞德在假释出狱后面对陌生世界的迷茫和无助,以及他最终克服困难与安迪在太平洋小岛上重逢,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这个结尾强调了自由的珍贵和不易,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坚韧和友谊的力量,通过瑞德的视角,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们所经历的一切,以及他们在追求自由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强大艺术魅力的电影,它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希望、自由、友谊等主题,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这部电影不仅值得反复观看,更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回味和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