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壁、虎”等生字,会写“河、借”等字,理解“摇船、掌握”等词语的意思,了解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文中明显的信息,借助图画、实物等理解词语意思。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主动寻求帮助、相互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壁虎尾巴的特点。
- 教学难点: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及可以再生的特点,感悟文章所传达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3分钟)
- 播放一段小壁虎在墙壁上爬来爬去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小动物呀?”引导学生回答出“壁虎”。
- 接着出示壁虎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壁虎的样子,说一说壁虎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课题《小壁虎借尾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小壁虎因为被蛇咬住尾巴,挣断尾巴后去借尾巴,最后发现尾巴能再生的故事”。
精读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0分钟)
- 学习第一自然段:
-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朗读,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从外面钻进来,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理解小壁虎断尾的原因是为了躲避蛇的追捕。
- 结合图片或动画展示蛇和壁虎相遇的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危急情况,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的惊慌失措。
- 学习第二自然段:
- 过渡:“没有了尾巴的小壁虎想到了什么?”引出第二自然段。
- 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小壁虎想去哪里借尾巴?它先想到了谁?”引导学生找出“小河边”“小鱼”等关键词语。
- 教师提问:“小壁虎为什么不直接去借尾巴,而是先想到小鱼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小鱼的生活环境和尾巴特点,为理解后面小鱼不能借尾巴给壁虎做铺垫。
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了解借尾巴过程(15分钟)
- 学习第三自然段(向小鱼借尾巴):
- 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壁虎是怎么向小鱼借尾巴的?”找出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
- 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的礼貌和小鱼的无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要用商量的语气,读出渴望;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要读出为难和抱歉。
- 教师提问:“小鱼为什么不能借尾巴给小壁虎?”引导学生理解小鱼尾巴的用途是拨水,如果借给壁虎,小鱼就没办法游动了,通过简笔画或多媒体展示小鱼用尾巴拨水的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
- 学习第四自然段(向老牛借尾巴):
- 过渡:“小鱼不能借尾巴,小壁虎又去向谁借了呢?”引导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答案“老牛”。
- 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分角色朗读小壁虎和老牛的对话,讨论:“老牛为什么也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 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归纳:老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苍蝇的,如果借给壁虎,老牛就会被苍蝇打扰,所以不能借,让学生模仿老牛甩尾巴赶苍蝇的动作,体会老牛尾巴的用途。
- 学习第五自然段(向燕子借尾巴):
- 教师引读:“小鱼不能借,老牛也不能借,小壁虎又想到了谁?”学生齐声回答“燕子”。
- 请男女同学分别朗读小壁虎和燕子的对话,思考:“燕子为什么不肯借尾巴给小壁虎?”引导学生理解燕子尾巴的作用是掌握方向,没有尾巴燕子就飞不稳了。
- 播放燕子飞行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燕子尾巴在空中摆动的样子,感受燕子尾巴对飞行的重要性。
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感悟道理(8分钟)
- 学习第六自然段:
- 教师提问:“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它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找出“小壁虎看到自己长出一条新尾巴”的句子。
- 让学生观察壁虎新尾巴的插图,说一说新尾巴的样子,如“又细又长”“颜色鲜艳”等,引导学生体会壁虎尾巴的特点。
- 学习第七自然段:
- 全班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壁虎妈妈为什么说‘傻孩子’?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 教师讲解: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能够再长出来,这种能力叫做“再生”,这是壁虎保护自己的一种本领,通过壁虎妈妈的话,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同时也不要过于依赖别人。
识字写字教学(10分钟)
- 识字教学:
- 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如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
- 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河”是“氵”加“可”,“借”是“昔”加“亻”等。
-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生字的意思,如“咬”可以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明白是牙齿对着物体用力夹住的意思;“挣”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挣的动作,感受其含义。
- 写字教学:
-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书写生字,边写边强调笔画的顺序、位置和书写规范。“河”字要先写左边的“氵”,再写右边的“可”,“可”的横要稍长,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 学生在练习本上临摹生字,每个生字写3 5遍,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
-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课堂归纳(3分钟)
-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
- 教师归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小壁虎和它的动物朋友们,了解了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还知道了壁虎尾巴能再生的特点,我们也要学会像小壁虎一样,遇到困难不放弃,积极想办法解决。
布置作业(2分钟)
- 回家后把《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和家长一起讨论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有特殊的用途。
- 画一幅有关动物尾巴的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画出它们的尾巴,并在旁边写上几句话介绍尾巴的作用。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小鱼、老牛、燕子,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有特殊的用途? 解答:松鼠的尾巴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帮助它在跳跃时保持平衡,还能在冬天用来保暖;孔雀的尾巴展开时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吸引异性,同时也是它的一种防御武器;鳄鱼的尾巴非常有力,可以帮助它在水中快速游动,还能在捕食时攻击猎物等。
问题2:如果小壁虎在借尾巴的过程中遇到了其他的动物,它会怎么借尾巴呢?请你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写一写小壁虎和另一种动物的对话。 解答:示例: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大树上,他看见猴子在树上摘果子,小壁虎说:“猴子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