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鸣事迹观后感
林鸣事迹观后感
创新精神:突破技术封锁,铸就大国重器
林鸣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展现的创新精神令人震撼,面对外海沉管隧道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困境,他带领团队以“从0到1”的决心开启自主研发之路,通过上千次技术研讨、百余项试验研究,团队最终形成《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攻克了十余项世界级难题,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更让中国桥梁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团队将沉管安装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远超国际标准,彰显了“严细成风”的工匠精神。
担当精神:逆境中的破釜沉舟
林鸣的担当精神贯穿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每一步,当寻求荷兰技术支持被拒后,他提出“起步是0,往前走一步就是1”的口号,激励团队迎难而上,在安装第十五节沉管时,面对三次出运两次回拖的挫折,他顶着巨大压力坚持决策,最终耗时150多天完成安装,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全程驻守施工现场96小时,以身作则诠释“担当”,这种“担责不推、担难不怯”的魄力,正是中国工程师直面挑战的缩影。
工匠精神:细节中的极致追求
林鸣对工程细节的严苛要求堪称“拿着显微镜走钢丝”,隧道管廊隔墙混凝土浇筑的轴线偏差,国内规范允许8毫米,他却要求控制在3毫米;常规设计仅需2张图纸的装饰工程,他细化出30余张图纸,这种“吹毛求疵”的严谨,使得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降不超过7厘米,创下世界纪录,他常说:“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大意”,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大国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
家国情怀:以梦为桥的使命传承
林鸣的奋斗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拒绝国外高薪邀请,坚守“中国桥必须由中国人自己造”的信念;他将港珠澳大桥视为“建筑生涯的尖端梦想”,认为“每个行业做一两个世界尖端梦,国家就能更好实现中国梦”,这种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更在于他对年轻工程师的培养——通过实践传承经验,为中国桥梁事业储备人才。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林鸣团队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最大技术难题是什么?如何解决的?
解答:最大难题是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空白,团队通过6年自主研发,召开上千次技术研讨会,进行百余项试验和实战演练,最终形成《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攻克了沉管制造、运输、安装等核心技术,并申报500多项专利。
问题2:林鸣的哪些精神品质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
解答:
- 创新精神:敢于挑战未知领域,突破技术封锁;
- 担当精神:在逆境中主动承担责任,直面风险;
- 工匠精神:对细节极致追求,严守质量底线;
- 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践行“技术报国”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