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林鸣事迹观后感

林鸣事迹观后感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12日 08:05:08学习资源42

林鸣事迹观后感

创新精神:突破技术封锁,铸就大国重器

林鸣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展现的创新精神令人震撼,面对外海沉管隧道技术被国外垄断的困境,他带领团队以“从0到1”的决心开启自主研发之路,通过上千次技术研讨、百余项试验研究,团队最终形成《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攻克了十余项世界级难题,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更让中国桥梁技术跻身世界前列,团队将沉管安装误差控制在3毫米内,远超国际标准,彰显了“严细成风”的工匠精神。

林鸣事迹观后感

担当精神:逆境中的破釜沉舟

林鸣的担当精神贯穿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每一步,当寻求荷兰技术支持被拒后,他提出“起步是0,往前走一步就是1”的口号,激励团队迎难而上,在安装第十五节沉管时,面对三次出运两次回拖的挫折,他顶着巨大压力坚持决策,最终耗时150多天完成安装,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全程驻守施工现场96小时,以身作则诠释“担当”,这种“担责不推、担难不怯”的魄力,正是中国工程师直面挑战的缩影。

工匠精神:细节中的极致追求

林鸣对工程细节的严苛要求堪称“拿着显微镜走钢丝”,隧道管廊隔墙混凝土浇筑的轴线偏差,国内规范允许8毫米,他却要求控制在3毫米;常规设计仅需2张图纸的装饰工程,他细化出30余张图纸,这种“吹毛求疵”的严谨,使得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降不超过7厘米,创下世界纪录,他常说:“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大意”,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大国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

林鸣事迹观后感

家国情怀:以梦为桥的使命传承

林鸣的奋斗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拒绝国外高薪邀请,坚守“中国桥必须由中国人自己造”的信念;他将港珠澳大桥视为“建筑生涯的尖端梦想”,认为“每个行业做一两个世界尖端梦,国家就能更好实现中国梦”,这种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上,更在于他对年轻工程师的培养——通过实践传承经验,为中国桥梁事业储备人才。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林鸣团队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最大技术难题是什么?如何解决的?
解答:最大难题是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技术空白,团队通过6年自主研发,召开上千次技术研讨会,进行百余项试验和实战演练,最终形成《外海沉管隧道施工成套技术》,攻克了沉管制造、运输、安装等核心技术,并申报500多项专利。

林鸣事迹观后感

问题2:林鸣的哪些精神品质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
解答

  1. 创新精神:敢于挑战未知领域,突破技术封锁;
  2. 担当精神:在逆境中主动承担责任,直面风险;
  3. 工匠精神:对细节极致追求,严守质量底线;
  4. 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践行“技术报国”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xuexiziyuan/4695.html

分享给朋友:

“林鸣事迹观后感” 的相关文章

英语手抄报

英语手抄报

英语学习小贴士 词汇积累:可通过阅读英语文章、背单词书等方式,每天坚持学习新单词,并定期复习,利用碎片时间使用手机APP刷单词。 语法学习:系统学习语法知识,结合例句理解,制作语法笔记,便于复习和归纳。 听力训练:多听英语广播、看...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如“师”“传”“道”等)、虚词(如“之”“其”“而”等)的意义和用法,能够准确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 理解文中所阐述的“师道”内涵,把握作者韩愈关于从师学习的正确主张,包括从师的重要性、择...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帮助学生认识到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增强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敏感度,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

教学教案

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和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如边的数量、角的大小、面的形状等。 学会运用适当的...

烈火英雄观后感

烈火英雄观后感

烈火英雄观后感 影片背景与主题 《烈火英雄》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灾难英雄电影,以2010年“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原型,展现了消防员在特大火灾中舍生忘死、逆火而行的英勇事迹,影片通过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

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怎么写

观后感的定义与目的 观后感,就是观看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纪录片等影视作品或戏剧演出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作品内容、形式、主题等多方面进行剖析,表达自己内心的触动、思考与感悟,不仅是对作品的一种反馈,也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