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shiwaishuzidu2025年07月01日 05:27:07学习资源4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 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 学习诗歌中对仗、押韵等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 对比阅读,将《登高》与其他杜甫的诗歌或同时期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对杜甫诗歌风格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珍惜时光,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以及这些意象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 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蕴含的多种情感,包括对个人身世的感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复杂情感。
    • 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仗工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情景交融等特点。
  2.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杜甫诗歌中所体现的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这种情感在封建社会背景下的复杂性和前瞻性。
    •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感悟人生哲理,将诗人的情感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实现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升华。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2.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诗歌中的重点字词、意象含义、艺术手法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情感等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氛围,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秋天的视频短片,展现秋风瑟瑟、落叶纷飞、江水奔腾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壮阔的氛围。
  2. 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家会想起哪些与秋天有关的诗句?”引导学生回忆并朗诵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
  3. 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杜甫的《登高》,并简要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背景介绍(3分钟)

  1. 介绍杜甫的生平经历,重点提及他在安史之乱后的漂泊生活和心路历程,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目睹了国家的战乱、人民的疾苦,这些都深刻地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2. 讲述《登高》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当时他漂泊在夔州,年老多病,生活困苦,同时又处于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深感个人身世的悲凉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初读感知(7分钟)

  1. 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同时在心中默默跟读。
  2.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大意,圈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3. 请一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指出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等,教师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归纳和指导,强调诗歌朗读的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等。

文本解读(20分钟)

  1. 意象分析
    • 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如首联中的“风、天、猿、渚、沙、鸟”,颔联中的“落木、长江”等。
    •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意象的特点和所营造的意境。“风急天高猿啸哀”中,“急”字写出了秋风的猛烈,“高”字描绘了天空的辽阔,“猿啸哀”则增添了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渚清沙白鸟飞回”中,“清”“白”二字描绘出沙滩和江水的色彩,显得清新而冷寂,“鸟飞回”则表现出一种徘徊、无依的状态。
    •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归纳和补充,明确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萧瑟、凄凉、壮阔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2. 情感剖析
    • 提问学生:“从这些意象中,你们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意象分析和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 分析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所蕴含的情感。“万里”表明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在外;“悲秋”体现了诗人在秋天这个季节里的悲伤情绪;“常作客”强调了诗人长期漂泊的孤独和无奈;“百年多病”则写出了诗人年老体弱、疾病缠身的身体状况;“独登台”更是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这两句诗将诗人的个人身世之感与秋天的萧瑟之景紧密结合,把悲情推向了高潮。
    • 探讨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所表达的情感。“艰难”概括了诗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和国家的动荡不安;“苦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遗憾;“繁霜鬓”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忧愁而白发增多的模样;“潦倒”描绘了诗人生活的穷困和不如意;“新停浊酒杯”则暗示了诗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借酒消愁的无奈和郁闷,尾联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悲情,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3. 艺术手法赏析
    • 讲解诗歌中的对仗手法,如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对仗工整,使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整齐美和节奏感,这两句诗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自然之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以景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落木和长江的萧瑟、壮阔之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的感叹。
    • 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色,如“哀”“清”“白”“萧萧”“滚滚”等词语的使用,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和所表达的情感。

拓展延伸(10分钟)

  1. 对比阅读
    • 选取杜甫的另一首诗歌《春望》,让学生对比阅读《登高》和《春望》,分析两首诗在主题、情感、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要求每组制作一个简单的对比表格,列出两首诗的对比结果。 |对比项目|《登高》|《春望》| |----|----|----| |主题|抒发个人身世之感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思念| |情感|悲凉、孤独、沉郁|忧愤、伤感、焦虑| |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国破、城春、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烽火、家书等| |艺术手法|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
    • 每组选派代表展示对比表格,并进行简要的阐述,教师进行归纳和点评,加深学生对杜甫诗歌风格和特点的理解。
  2. 人生哲理感悟
    • 引导学生思考:《登高》这首诗除了表达诗人的悲秋之情和个人身世之感外,还蕴含了哪些人生哲理?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启示我们要顺应自然规律,坦然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孤独和无常,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关爱自己和身边的人。
    •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升华,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正能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分析、情感剖析、艺术手法赏析等方面。
  2. 强调杜甫诗歌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以及《登高》这首诗所体现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诵读杜甫的诗歌,进一步感受他的诗歌风格和情怀,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并默写《登高》。
  2. 完成一篇关于《登高》的赏析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从意象、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问题与解答

问题1:杜甫在《登高》中为什么会有如此深沉的悲秋之情? 解答:杜甫的悲秋之情源于多重因素,从个人层面来看,他年老多病,长期漂泊在外,居无定所,生活困苦不堪,“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生动地体现了他这种孤独、凄凉、无助的境遇,岁月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以及身体的病痛,都让他在秋天这个本就萧瑟的季节里倍感悲伤,从国家层面而言,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国家局势不稳定,百姓生活疾苦,杜甫作为一个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目睹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却无能为力,只能将这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秋天的萧瑟之景成为了他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深沉的悲秋之情,这种情感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叹息。

登高教案

问题2:《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什么历来被人们称道? 解答:这两句诗之所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从意境营造方面来看,“无边落木萧萧下”描绘了一幅广阔无垠的树林中,树叶纷纷飘落的萧瑟秋景,给人以凄凉、落寞之感;“不尽长江滚滚来”则展现了长江奔腾不息、汹涌向前的壮阔景象,气势磅礴,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宏大而又深沉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力和历史的沧桑,在艺术手法上,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词性相对,结构严谨,使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整齐美和节奏感,这两句诗还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自然之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落木萧萧象征着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长江滚滚则寓意着历史的长河永不停息,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叹,情感真挚而深沉,这两句诗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概括性,它不仅仅是对眼前秋景的描写,更是对整个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种深刻洞察,具有普遍的哲理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广泛共鸣,因此历来被

登高教案

版权声明:本文由 数字独教育 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uzidu.com/xuexiziyuan/414.html

分享给朋友:

“登高教案” 的相关文章

垃圾分类手抄报

垃圾分类手抄报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垃圾分类是现代城市管理中的一项环保措施,它有助于减少垃圾处理的负担,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分类,可以减少对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压力,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同时回收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垃圾分类的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理解声源振动的概念。 熟知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掌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声音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

观后感300字

观后感300字

《[电影名称]》观后感 情节与主题 这部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它以[简要描述核心情节]为主线,深刻探讨了[主题]这一重要议题,从主角的经历中,我看到了[阐述主题相关的感悟],它让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 角色塑造...

工作归纳范文

工作归纳范文

工作背景与目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身处[公司名称]的[部门名称],承担着[具体工作职责]的关键任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我们部门面临着提升业务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等多重挑战,本阶段的工作目标主要...

聘书范文

聘书范文

(一)聘任信息 受聘人姓名:[全名] 聘任职位:[具体职位名称] 聘任部门:[部门全称] 聘任期限:自[起始日期]起至[结束日期]止 (二)职责阐述 日常工作任务 负责[具体工作事项 1],确保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

祭文范文

祭文范文

祭文 开篇明意 吾今怀沉痛之心,作此祭文,以悼[逝者姓名],[逝者姓名]一生,如星之耀于苍穹,虽已陨落,然其光芒仍熠熠于吾心。 生平追忆 (一)幼年之纯善 [逝者姓名]自幼,性皆纯善,犹记其总角之年,见街边乞儿,心生怜悯,倾囊相授...